比爾蓋茲公開1974年超狂履歷,人資一看「這3點不要犯」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公開自己1974年的履歷,自嘲「你們會做得比我更好」,當年就讀哈佛大一新生的他,展現了超狂的工作資歷,但人資專家點出3項錯誤,前世界首富也曾經犯錯!
文章目錄
每日打開檔案進行文字編輯、製作精美的企畫報告、運算大量的數據資料,辦公室最常使用的軟體是什麼?就是Microsoft Office,1985年微軟拿下電腦軟體世界霸主的地位後,至今37年仍然屹立不搖,這背後最關鍵的人物,就是創辦人—比爾蓋茲。
他是《富比士》全球富豪榜中,蟬聯13年的世界首富,2014年辭去微軟董事長一職後,致力投入於慈善事業,關注自然災害、饑餓貧窮和疾病等領域,成為許多人效仿的榜樣,也是各界最愛研究的對象之一。
今(2022)年7月,比爾蓋茲於LinkedIn上,分享自己48年前的履歷,引發了廣大迴響。上面寫著:「無論你是應屆畢業生或輟學生,我保證你的履歷會比我48年前寫的看起來更好!」,下方附上一張1974年的個人履歷。
陽春的設計排版、簡潔的分段,使用的字體,還是1950年IBM設計給桿式打字機、風靡全球的「Courier」,這篇貼文一發布,各界人士紛紛跳出來點評,話題也持續延伸到世界各地,大家從這封履歷上看見什麼呢?人資專家點出3個錯誤!
一、不必寫出「隱私資訊」
最令人資專家莞爾的,就是比爾蓋茲公布個人的身高、體重!身高:5英尺10英寸(近178公分);體重:130磅(近59公斤),其實是審核履歷時不必要的資訊,讓人抓不到資訊傳達的重點!
「人資每天要忙的事很多,平均只會花7.4秒看一封履歷,不必寫出個人隱私資訊」美國履歷生產器網站Resume Builder,創辦人Stacie Haller表示。那什麼是履歷中必要的個人資訊呢?外商公司和台灣企業有不同的見解。
現今的外商公司,履歷上的個人資訊必須要有:照片、姓名、電話、電子郵件,台灣企業除了上述四項資訊,還會附上生日、性別和地址,雖然這三項並非必要資訊,但在台灣的求職文化中,資訊愈完整,個人公信力愈高。
這樣的規定,源自於求職網站的制式履歷規格。網路時代詐騙機率高,完整的資訊,有助於雙方的評估和考量。求職者衡量公司時,會仔細審核對方的資訊條件、環境照片等,並觀察企業文化;同時,公司也會用求職者所提供的資訊衡量應徵者。
生日、性別和地址,並非面試時的必要參考資訊,而是入職後,公司代為申請、繳納勞健保,和員工緊急聯絡時,才須填寫的隱私資訊。
二、不必寫出「過往薪資狀況」
「在美國某些城市,法律明定禁止雇主詢問前公司薪水。」美國CNBC記者Gili Malinsky在專欄中,針對比爾蓋茲履歷中的「Salary」提出意見。
Salary:$12,000
1974年至今的通貨膨脹率,平均每年漲3.81%,12,000美金的薪資,換算下來,是今日的72,000多美金(約230萬台幣),無論是年薪還是月薪,對一位大學新生而言,無疑都是跌破眼鏡的薪資水平!
令人資費解的,是比爾蓋茲寫出前公司薪水,是想表達「能接受較低的價格,還是期望薪水有向上討論的空間?」薪資談判的環節,應發生在面試當下,而非在履歷上明示。
在台灣,有些公司會詢問求職者過往的薪資狀況,無論對方是真的想知道,或這只是道面試陷阱題,應徵者有權利拒絕回答!企業衡量應徵者的價值應擺在「預期薪資」,而非「過往薪資」上。
那需要寫出預期薪資嗎?其實沒有硬性規定。先寫出預期薪資,有助於公司在媒合時快速篩選,卻也容易讓求職者在面試中等著被砍價,若選擇「薪資面議」,才有機會在陳述完自身價值後,評估雙方需求再進行喊價,比較不容易吃虧!
不得不承認,比爾蓋茲當年就已經善用自身優勢,先顯示高學歷,後展示亮眼薪資,成功吸引大家的注意力:「這位哈佛大一生,為何已有12,000美金的薪資水平?」並想繼續看下去,但這樣的操作手法,大概也只有比爾蓋茲敢這樣做了吧!
三、別浪費「左上、右下」視覺重點區!
現今市面上通用的履歷版型,是透過不同的工具,長年觀察、分析使用者模式而來,但比爾蓋茲當年犯了一個錯誤,就是將名片擺在履歷左上角,犧牲了最重要的視覺重點區。
在商業視覺設計中,人們的視線會從左至右,從上至下,因此「左上角」跟「右下角」,是視覺重點區域!
排版位置能分辨時序,例如產品使用的前後比較圖,大腦會不自覺認定左邊是before(前),右邊是after(後)。如果反過來擺放,則會讓人產生時間錯亂感。
需要留意的是,通常版面從上到下,大腦會自行判定時序為過去到現在,但履歷情況不同,人資會先參考最後一份工作經驗,評估求職者近期的條件、狀況,因此掌握人資最想先看到什麼,履歷排版就不易出錯!
1. 履歷5大內容類別
想找到適合自己的履歷版型,要知道該放那些內容,最常見的內容通常都可以被含括在這5大類中:個人資訊、教育程度、工作經驗、關鍵技能、證照、證書/語言能力。
- 個人資訊
- 教育程度
- 工作經驗
- 關鍵技能
- 證照、證書 / 語言能力
由於每個人的學經歷不同,可依據這5大區塊的內容進行調整,重要的左上角,通常會放個人資訊,讓人資清楚知道應徵者的姓名、職位和長相等;左下角的視覺區,可以放上工作經驗或特殊技能,讓人看完後,停留在好印象。
2. 履歷4種常見版型
(1)積木式三分型
目前最多人使用的為積木式三分型,3個區塊的配比和位置,可在視覺上營造先後順序,順應觀看者大腦的思路,先上下,後左右,並將最後重點擺在右邊。
(2)凱旋門三分型
此履歷版型與積木式三分型相似,差別在於下方的左右區塊為等分,像支撐橋墩的兩條腿柱。從中心點發散出均等的3個區塊,代表有3個重點,可以讓人注意到每一區塊的內容。
(3)左右二分型
左右二分型也是常見的履歷版型,但建議比例上左少右多,如果直接將A4紙張從中間切一半,會讓視覺失焦,無法展現重點。
(4)傳統條列型
比爾蓋茲就是使用傳統條列型,因為70年代電腦並不普及,仍在使用傳統打字機,無法有太多版型上的變化,因此這樣的版型已逐漸淘汰。通常陳述句較多,較少使用icon、符號或圖表,如果人資沒有太多時間閱讀文字,就很容易被忽略。
現今電腦軟體進步,有更精緻、創新的履歷版型,讓閱覽更加快速、便利。還能依據不同產業、職務,選擇不同的履歷套版,凸顯使用者的性格和特質,展現個人差異化。
光是一張履歷,就能感受到打字工具、字體、排版上的進步與革新。如果微軟是電腦世代開展的指標品牌,這份1974年超狂的履歷,不僅是比爾蓋茲個人經驗,還代表著全人類電腦進步的歷程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