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就  一  直  前  進  的  你

成  就  一  直  前  進  的  你

loanding...

首頁>挖趨勢>MAGA2.0下的職場衝擊:台灣產業轉型與新機會

MAGA2.0下的職場衝擊:台灣產業轉型與新機會

MAGA2.0引爆全球供應鏈震盪,美國製造業回流加速,台灣產業面臨挑戰與轉機。半導體、AI、軍工等關鍵領域將成未來競爭核心,供應鏈布局勢必重塑。

MAGA2.0下的職場衝擊:台灣產業轉型與新機會
share
share

2025年一月美國川普總統第二次上任,帶來了MAGA2.0的旋風,在短短三四個月,推出的對等關稅,即造成了全世界供應鏈的大亂,也造成了世界政經的動盪。MAGA2.0裡面有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美國製造業回流,筆者試著就「必要、需要、想要」三個層次來推論未來MAGA2.0製造業移轉的意圖。 必要:我沒有或我不夠的產業,要先做不然會影響安全(會死)! 

  • 需要:我不夠的產業,數量不夠的時候會很難過。 
  • 想要:理想上應該所有的產業都要回美國,但是不可能! 

必要與需要:戰略性的產業 

從主導此次對等關稅的顧問Peter Navarro,其著作或採訪內容,及對等關稅的豁免清單,可以看到美國戰略性的意圖,此意圖如更精確的定義,或許可用「為戰爭準備的產業」就更清楚了。這也是為何川普在許多場合一直強調安全,而非單純的經濟利益。(PS.我非鼓勵戰爭,僅反映政策且相反的只有備戰才可避戰) 

從這個方向出發,可很快地抓出幾個真正必要及需要回美國的產業: 

  1. 半導體與晶片(硬體) 
  2. 醫藥與醫療 
  3. 先進製造業 
  4. 能源及關鍵礦產
  5. 國防工業
  6. AI及新興技術(軟硬皆有) 

屬於必要的產業:半導體、醫藥、先進製造、國防工業,包含了台積電先進製程、大規模傳染病或戰爭必要的醫療能量、基礎鋼鋁材料、造船及部分汽車產業與國防工業。另外美國稀土礦產缺乏,這部分僅能由其他可控的盟邦提供協助。 

這些必要的產業,其中如半導體、鋼鋁廠、造船廠,其建廠到量產的時間表或都要以3-5年起跳,所以很可能會是關稅貿易及投資談判的第一要務,擁有這些關鍵產業產能的國家,也將拿到一個比較好的籌碼。 其餘屬於需要的產業,很多本來就是美國領先於各國產業或美國外移的產業,只是美國製造遠無法滿足美國需求,很可能終端產品移回美國組裝,而大量的零組件,仍然採取美國友好國家的供應鏈供貨。 

想要的產業:做做樣子可以,不要作死自己 

川普閣員中的極端鷹派或許會想讓所有的製造業都回到美國,但以美國目前的薪資水平及效率,這些消費品(衣服、鞋子、家電等),筆者相信品牌方及代工廠,在美國建幾條生產線來滿足政客作秀可以,但絕不可能大量的在美國投產,這些新的生產線或許也是未來AI及自動化產線的基地,可以從美國母廠對海外廠輸出新型的生產技術。 另外,這些取代性高的產業,也是美國維持自己朋友圈的胡蘿蔔,非正式的統計(白宮自己宣稱)中國對美國順差可能高達近兆美元,如果將這一塊大餅,除去必要及需要的產業,其餘的產業拿來給配合的國家分食,無論對哪個國家,都是非常大的一塊餅,搭配對等關稅的棒子,可以產生「選邊站」極佳的效果。 

對台灣產業機遇與調整 

美國製造的夢想到底可達成多少? 或許只要達成六七成,就足以影響全世界供應鏈的布局。台灣出口美國商品,半導體、資通電子產品(ICT)佔約53%,且如果計算間接出口的部分,如關鍵零組件台灣製造出口東南亞,組裝後再出口美國,可能高達六成。如上所述ICT中核心AI相關的產業,或將陸續移回去美國組裝。 

其他屬於傳產的部分大約四成,台灣的核心能力是代工及高效率的中衛體系加工鏈。台灣可以著墨的是「需要產業」中的高附加值零組件,例如汽車、軍工、特殊鋼鋁產品等,以及台灣機械產業因美國缺工,所帶來的AI產業機器人需求的商機。其他一般性消費品部分,競爭者從中國廠商變成越南、印度等,將面臨新一輪的淘汰賽,產能大且被認證的工廠,將可能接到美國品牌商/通路商轉來的大單,投資不夠準備不足的工廠,將被殘酷的淘汰!

上一篇: 32歲突破年收200萬!青年水電工蘇玄贊的專業與成功之路

你可能會喜歡的文章

author

作者簡介

我是過客閱讀筆記 / 閱讀 反思 寫點想寫的

台灣人,七年級生,有幾年上櫃公司財務長及海外管理工作經驗,現跨境電商創業中。喜歡閱讀,偶爾寫寫閱讀、創業及跨境財務議題的筆記。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