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轉身?心理師教你從三個感受檢視職場壓力
當你對工作感到壓力大、沒成就、沒歸屬感時,或許是該思考轉職的時候了。心理師建議從三個感受自我檢視,必要時可尋求專業協助,為職涯做出更清楚的決定。


文章目錄



年關將至,除了回顧這一整年的辛苦之外,其中有一部分的人可能會問自己,我還想要繼續留在這個環境嗎?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近年離職原因中因自覺壓力過大而選擇自願離職者佔總體離職人口的87.3%,而從服務年資來看,工作未滿一年以及一年至未滿三年的人口比例為74%。
另一方面,透過教育程度來檢視可以發現,大學畢業者流動率為3.26%,而研究所及以上為2.78%。
這些數據都支持著一件事,即青壯族群們普遍對於自己的工作環境以及職場滿意度呈現不滿意狀態,或是卡在一個不上不下的階段。
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一直都是大家關注或是想要達到的目標,但過長的工時、做不完的工作以及模糊的角色界線(例如下班後與假日主管仍不斷佈達業務或要你接電話)等隱性壓力,都有可能造成我們的心理耗竭(burn-out)。
此時的你可能考慮想要轉換職場,卻又面臨已習慣現在的環境或同事們,抑或是害怕提離職會跟主管們產生衝突。
今天,心理師在這裡提供三個感受,讓正站在職場十字路口的你可以好好思考,自己該何去何從。
你的生活角色是否有均衡感?
我們的生活中具有多重的角色,上班的時間也有各自的角色要扮演。
你可能需要成為別人的同事、子女、手足、伴侶…等,如果想要了解自己的角色分配時間,
你不妨可以檢視自己一天的時間裡都在做什麼?或是一週花了多少時間在做哪些事?
藉以了解自己每個角色在生活中的佔比,進一步檢視自己的生活角色是否處於滿意或是均衡的狀態。
你的工作歷程是否有成就感?
在職涯的過程中,我們都需要獲得成就感,這是能夠持續工作的動力,
畢竟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辛苦辦理的活動,或是產出的成果能夠得到長官或同儕的肯定與讚賞。因
此,你可能要好好思考一下,在日常職場生活中,你是否能夠時常得到正向的評價,或者是長官對我們的提醒與交辦是否公正客觀,不涉及私人的情緒或人身的攻擊。
你的職場團隊是否有歸屬感?
人類是一種群體的動物,因此不管我們處於哪種情境之下,感受自己有支持而非孤軍奮戰是一項重要的議題。
在平常的時間裡我們會有原生家庭或是朋友可以互相給予扶持及鼓勵,但是進入工作領域後,你的職場夥伴能不能在你有需要時伸出援手,
又當你受到不合理的批判或對待時,能提供你安慰、幫你出頭,這些都會是感覺自己在這個辦公室裡是否有歸屬感的重要依據。
上述的問題你有幾個「是」跟「否」呢?
如果上述你的三個感受結果為「是」,那麼恭喜你有一個愉快的工作情境與團隊,
這樣的職涯進路相信會讓你願意持續的投入其中,即便有一些挑戰與困難,你也可以有足夠的外在資源與內在資本去應對,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而倘若你的感受中有一至兩個結果為「否」,或許你該去思考的是如何調整或調適,我想你們會是在是否轉換職場的族群中最感到迷惘的,
因為似乎這個環境不是太友善,但好像也沒有這麼糟糕,甚至可能內在歸因的夥伴或思考「這是不是自己的問題?」;
而如果三個感受都讓你的答案是「否」,我想你可能要仔細審視繼續留在這個場域的可能性了,這樣的環境可能會讓你長時間暴露在具傷害性的氛圍之中,有概率性的會使你逐漸地降低情緒容忍度,甚至可能會把這些職場中的情緒擴散到生活的其他領域,不斷地循環。
如果想走卻走不掉怎麼辦?
經過思考後,如果你有起心動念想要轉換職場環境,但是心裡肯定還有許多顧慮與擔憂,
畢竟身處在華人文化脈絡下的我們,並不像西方國家如此的公事公辦或是在商言商。面對複雜的關係與交情,我們也可能受到同仁或主管的情緒性影響。
要解決這樣的困境,除了找自己的家人、好友或是同仁諮詢之外,與心理師聊一聊或許也是可以幫助你的方式。
透過心理師梳理脈絡與澄清內在的想法,可以幫助你更清楚的傾聽自己心裡的聲音,也能夠透過角色扮演,
讓你在與主管或人事部門「直球對決」之前,做好預先的練習和心理建設。祝福大家都能夠找到一個舒適的職涯生活!
本文經 回甘心理諮商所-黃昱倫心理師 授權
文章來源:華麗轉身?心理師教你從三個感受檢視職場壓力
|上班族吶喊指數|你對工作的壓力累積到哪裡了?來測看看!
圖片來源 / Freep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