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LinkedIn的5大優勢,讓獵人頭主動挖角媒合
為何許多人都在使用LinkedIn找工作?據統計,全球有58,100萬家公司透過LinkedIn進行徵才,每周有5,000萬人在上面搜尋工作,成為獵人頭最主要的出沒地。
文章目錄
2002年剛創建的LinkedIn,單調的使用介面,只被用來追蹤、存放朋友資訊,但20年後的今天,它不僅被微軟(Microsoft)公司收購,甚至營運目的更加明確,成為求職者、應聘者的最佳媒合平台,並是公司業務推廣最有力的管道!
一、誰在用LinkedIn?
LinkedIn從開創至今,網路搜尋量增加212%,在全球有超過8.75億的用戶,但是在台灣,大家仍對LinkedIn很陌生,多半還是以Facebook作為主要社群軟體,到底誰會使用LinkedIn呢?
1. 專業人士、企業決策者
LinkedIn的優勢之一,在於增強品牌形象,是行銷的絕佳管道,許多行銷人員都會在上面曝光品牌、建立形象,以拓展業務和客源。
2021年,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 針對社交媒體進行研究,發現LinkedIn有超過50%的用戶,擁有學士以上學歷,8,700萬人就有1,100萬人為決策者。
其中也不乏許多意見領袖和投資人,他們會在上面建立專業形象,並關注相關資訊,掌握即時市場動態。
2. 獵人頭專業顧問
根據LinkedIn官網顯示,全球有58,100萬家公司在平台上註冊,每周有5,000萬人在上面找工作、每秒有101人提交應徵、每分鐘就有8人被僱用。其中有87%的用戶為招募人員,也就是獵人頭顧問。
LinkedIn在求職、徵才及業務推廣導向目的明確,許多獵人頭會透過潛在求職者的自我介紹、履歷、發文內容、技能測驗等線索,了解一個人的專業、特質,輕鬆幫公司找到合適的人選,因此是獵人頭主要的聚集地。
3. 潛在求職者
在註冊LinkedIn時,網頁會詢問是否在找工作、考慮哪些類型,並推播相關職缺;另外,求職者也能放上教育程度、工作履歷,讓獵人頭主動找上門。
如果現階段沒有在找工作,許多人也會在LinkedIn上傳達自己的理念、觀點,展現個人專業,作為未來轉職的墊腳石。
二、LinkedIn的6大優勢
台灣最常用的社群軟體,仍以Facebook為主,用來觀看娛樂資訊、即時新聞,搜尋品牌或參與社團交流,也會用來關注朋友動態,但LinkedIn的娛樂導向並不強烈,上面也沒有太多親朋好友,這反倒成了優點之一。到底使用LinkedIn的優勢有哪些呢?
1. 社群目的明確,節省瀏覽時間
2016年,美國紐約時報提及,Facebook佔用每人每天50分鐘,LinkedIn卻只有2分鐘,一個月下來只有17分鐘。
多數人都在LinkedIn上閱讀專業資訊、職缺瀏覽、進行業務發展,有別於Facebook等其他娛樂性質較高的社群軟體,LinkedIn的使用目的明確,上方首頁、人脈、職缺、訊息、通知等欄目,清楚將使用目的劃分,減少瀏覽雜亂的輿論資訊,節省大量觀看時間。
對商務人士而言,每天工作繁忙,可利用的時間並不多,只能利用通勤、午休等零碎時間瀏覽社群軟體,因此越精準、便節的操作介面,越能受到使用者的欽賴。
2. 建立弱連結,拓展有效人脈
美國「萬寶華人力資源集團」(Manpower Group)針對5萬9,133名客戶進行問卷調查,結果有41%的人是透過自己的人脈找到工作,這代表建立人脈有利於找尋工作和事業發展。
LinkedIn的介面設計,特別將「人脈」欄位獨立出來,你可以找到同公司的其他同事、校友、同職務的會員、可能認識的人、有相關技能的會員關注哪些人和專頁、可能有興趣的社團等,讓你層層建立有效人脈。
《超級關係》的作者理查柯克(Richard Koch),在書中提出人脈可以被分為「強連結」和「弱連結」。強連結就是自己的家人、朋友圈,弱連結就是點頭之交,有相關又不熟悉的人,例如不同部門的同事、水果攤老闆、便利商店店員等。
因此LinkedIn的人脈拓展功能,就是在建立你的弱連結,進而打破同溫層,去接收更有價值的資訊,或更多不同的觀點;拓展人脈就是拓展眼界,絕對有助於職涯發展。
3. 建立專業形象,輸出個人觀點
想輕鬆轉換好工作,建立專業形象很重要!從頭像、公司、頭銜、自我介紹到履歷欄位,都是可以好好利用的地方,獵人頭或招募人員會透過這些資訊,了解潛在求職者的求職意向,也會透過發文掌握其特質、習性或專長。
LinkedIn上的業界人士豐富,會促成良好的專業提升,也能帶來較多的機會。舉一個實際案例,小民為一名編輯,因長期追蹤某科技雜誌總編輯的發文,並常在下方留言互動,總編輯開始關注起小民,並非常賞識他的觀點,於是在小民換工作時,主動出面挖角。
網路世界很平面,不表達就無法讓人認識你,因此自身除了要有專業,還要懂得包裝形象、向外輸出!
4. 建立專頁面,開發有效業務
LinkedIn商務導向明確,可以在上面建立專頁,分為公司、展示專區、教育機構3種,建立品牌形象、公司產品介紹、定期發文,就能有效開發國內外潛在客戶,建立B2B合作業務。另外,企業可以在平台上直接開出職缺,吸引求職者上門。
此外,根據美國軟體公司HubSpot研究,無論是針對B2B或B2C,LinkedIn促成對談的機率高達2.74%,相較於Facebook的0.77%、Twitter的0.69%多出了3倍,成為了建立業務合作最有效的管道。
5. 媒合工作,吸引獵人頭上門
使用LindedIn的用戶,多半不是為了娛樂,而是在吸收資訊、建立形象和求職徵才上,也因為其拓展人脈、業務開發的功能完整,因此是獵人頭、各公司招募人員最常出現的地方。
他們不僅建立自己的專業形象,提供求職者諮詢,也會主動獵頭,尋找條件符合的求職者。使用者可以透過獵人頭,找到符合自己調性的工作,或是接收平台釋出的職缺,找尋想要的工作。
三、LinkedIn與履歷的差異
人資招募在收到履歷時,為了更加了解這個求職者,會在社群平台上搜尋其人,進行更深入的認識,若是求職者在履歷中附上社群連結,能拉近招募人員與求職者的距離,這就是社群媒體的獨特魅力。
如果我們想找尋一家餐廳,但不知道他有什麼菜單、是否有在營業,或現在是否有推出優惠活動等,我們就會立即開啟Facebook搜尋,並從照片、發文中,知道這是什麼調性的餐廳、裝潢風格、經營理念為何,或適不適合這次的約會行程。
同理,LinkedIn也具有這樣的特色,人資、獵人頭招募時,若想知道求職者長相如何、具有什麼觀點、分享什麼資訊、個人風格為何、關注哪些議題等等,就必須透過履歷上無法呈現的資訊去補足。
透過求職者的發文、回覆,掌握他在業界的影響力、獨特性,更多面向的評估,能讓獵人頭、招募人員精準評估對方適合的公司、工作,幫徵才、求職者雙方媒合到精準、正確的人選。
這就是LinkedIn與履歷最大的不同之處,兩者缺一不可,又能相輔相成。
還在把時間花在其他社群軟體上嗎?LinkedIn的諸多優勢和業務發展潛力,已經成為商務人士人手必備的工具之一,快開始經營自己的有效人脈、專業形象,為職場生涯鋪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