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指南 3步驟打造高效工作流程
是否經常感到時間不夠用,工作總是做不完?別擔心,這篇文章帶你透過 3 個步驟,做到高效時間管理,告別拖延症,讓工作更有條理。無論是忙碌上班族或學生,都能從中受益,輕鬆掌握時間,達成目標。
文章目錄
現今的快節奏職場,所有工作都分秒必爭,但偏偏又不時會冒出其他瑣碎的雜務,令人在無形中,浪費許多精力。因此,面對層出不窮的工作,如何有效分配時間,在期限內做好每一項任務,就成為極大的挑戰。現在,就來教你如何透過3個步驟,做好工作時間管理!
步驟1:列出待辦清單
想做好時間管理,就必須釐清手中究竟有哪些待處理任務。首先,把一切工作清單都列出來吧!例如:專案、會議、回覆信件等,無論活動大小,先寫下來就對了。其中,要注意的是這些任務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 具體明確:每個任務都要清楚定義。
- 可執行性:確保任務可以具體實施。
- 時間限制:註明完成期限。
鉅細靡遺地列出所有任務後,面對雜亂無章的清單,究竟該從哪一項開始著手進行呢?一般人傾向以難易程度決定工作順序,先處理相對簡單的工作,卻容易忽略其他更加重要的事項,導致工作效率低落。這時候,就需要進入到第2步驟。
步驟2:以時間管理矩陣歸類任務
經典的時間管理工具「艾森豪矩陣」,是以X軸的「重要性」和Y軸的「急迫性」區分出4個象限,分別為:「重要且急迫」、「重要但不急迫」、「不重要但急迫」與「不重要且不急迫」。第2步驟就是將上述的各項任務分門別類至每個象限裡,藉此判斷工作的優先順序,並按照象限順序一一進行。
象限一:重要且急迫
被分到這裡的工作任務,代表是「必須在時間壓力下,盡快達成的重要目標」,絕對得第一優先處理。除了有些是來自老闆的臨時指令,一旦出現需要緊急處理的重要工作,通常表示在先前的工作流程中,可能出了差錯或意外,才會急需補救,例如:即將到期卻還沒完成的專案、突發的客戶投訴、或急需處理的危機等。
如果落在象限一的任務過多,可能會導致身心過度緊張,因此,建議能夠盡量減少或控制這個象限內的任務數量。
象限二:重要但不急迫
象限二的任務屬於「必須做但得投入大量時間精力的要事」,例如:產品研發、培養下屬、自我提升等,是最需要被重視,卻因為時間寬裕而容易造成拖延的類別。最好的處理方式是提前規劃、優先安排,並且循序漸進完成,在變得緊急之前完成,才能達到時間管理的最大效果。
象限三:不重要但急迫
被歸類在這個象限的大多是所謂的「雜事」,包含支援其他部門專案、某些臨時會議、回覆某些電子郵件等。這些任務的特色在於既瑣碎又無法提高績效或成就感,往往是因為受到急迫的他人請託,實際上與自身關聯性並不高,但是有做有加分。
所以,理想處理方式是委派給別人接手或者婉轉拒絕,減少在這些雜事上浪費過多時間,讓自己更專注在前幾類工作上。
象限四:不重要且不急迫
最後,象限四就屬於無關績效的「閒事」,可能是瀏覽社群媒體、逛逛購物網站、追劇打電動、與同事閒聊八卦等。這些在忙碌之餘從事的活動,雖然無法幫助上班族達成目標,但卻能夠紓解工作壓力。
因此,與其完全排除閒事,更好的做法是適當規劃,但要避免投入過長時間,才有助於在工作與休閒取得平衡,又不至於過度沉溺。
那怎麼做才能有效安排每個象限的工作呢?
步驟3:時間區塊化排程
時間區塊化是將一天的時間分為不同區塊,在區塊內專注單一任務的有效時間管理方法。透過塊狀排程各項工作,既簡單又能將時間視覺化,清楚了解時間花在何處,有效減少分心,達到更高的工作成效。
要以多長時間為 1 單位呢?可以依照個人工作習慣而定。據說比爾·蓋茲( Bill Gates)是以 15 分鐘為劃分,但對一般人來說太過瑣碎且緊迫,反而容易產生焦慮,建議以每1-2小時或半天進行時間切割較為合適,並掌握以下 4 個重點原則。
1. 相似任務集中處理
在執行時間區塊化前,先掌握重點原則:「盡量把同性質的事安排在同時段」。相似的任務通常使用類似的思維模式與工具,集中處理可以維持思緒連續性,同時減少切換任務時重新適應的時間,可以大大提升工作品質與流暢度。
2. 把握黃金時段
花點時間觀察自己的生理時鐘,分析每天不同時段的精神狀態,有人是起床後 3 小時頭腦最清醒,有人要到下午才會效率大爆發。無論是哪一種,記得將最重要、最具價值、最有挑戰性的工作安排在黃金時段處理;注意力低落的時段,可以用來回覆不重要的信件、執行例行庶務等。
順應個人自然的工作節奏,更能達到事半功倍效果,進而高效運用時間。
3. 預留緩衝過渡期
在任務與任務之間,最好預留 15 分鐘左右的緩衝時間。一來避免工作銜接得太過緊密,造成壓力,二來可以利用緩衝時間整理思緒,並短暫休息、恢復精力,為下一個任務做準備。
另外,如果是外出行程,別忘了交通時間也得算進緩衝過渡期;擴大至專案時程規劃也是同樣道理,必須拆解成前置期、執行期以及後置期,其中的前、後置期就屬於過渡階段,以確保可以在期限內,甚至是提前完成工作。
4. 訂出可被打擾的時間
想做好時間管理,提高工作品質,必須盡量拉長不被打擾的時間區塊,因此,訂出「可以被打擾」的時間就十分重要。尤其是擔任主管職的上班族,從各種會議到部屬前來請示或討論,常常事情做到一半就被打斷,頻繁的干擾導致難以專注,嚴重影響工作效率。
這時不妨參考學校教授們常用的「 office hour」,安排固定時間,開放讓其他人過來商討事情;在可被打擾的時間之外,若是不緊急的問題,建議透過電子郵件或留到會議上再提出。藉此為自己創造最大化的不受干擾時間區塊,全心進行重要專案工作。
在追求高效的時代,如何妥善分配有限的時間,對個人或組織都相當重要。希望透過上述重點整理,能幫助上班族聰明管理時間,不只提高工作生產力,更有餘裕追求個人目標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