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師職人專訪:行業秘辛與薪資大公開
禮儀師是個平時不會接觸到,但在社會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職業,多數人對於它的職務內容及職能一知半解,是否真的如傳聞般年收百萬?箇中辛酸又有哪些呢?「冬瓜行旅」社長透過專訪一次大公開!
文章目錄
禮儀師一職在電影《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上映後開始逐漸得到關注,許多人因此認識這個職業並逐漸改觀,近年韓國影集《我是遺物整理師》更是激起許多的討論,讓禮儀人員的職業受到重視,也吹起一股從業的熱潮。究竟每天面對死亡的禮儀師,該具備什麼樣的職能及特質,才得以勝任這份「送行者」的職務呢?
禮儀師的工作內容有哪些?
冬瓜行旅社長郭憲鴻(綽號小冬瓜)認為禮儀師就像婚禮顧問的角色,差別在於一個辦喜事,而另一個則辦喪事。除了陪伴家屬撰寫訃聞、寄送告別式邀請函、訂下告別式場地、規劃所有告別式相關儀式及行程等之外,還需要協助接運大體以及告別式入殮。
至於協助大體淨身及縫補化妝等會因公司業務分配不同而異,近年因職業型態轉變,逐漸區分出大體化妝師/修復師等職業。
禮儀師必備4大基本特質
- 同理心
具備足夠的同理心才能夠站在家屬的立場去思考事情,並且與他們溝通。缺乏同理心將無法設身處地的替家屬規劃整個儀式,殯葬業不是能夠照本宣科的行業,因此若只能提供制式流程的服務就只能算是一個及格的禮儀師,而非專業的禮儀師。 - 細心
禮儀師不僅需要對喪禮流程熟悉,流程中可能會發生的狀況與問題需要比家屬更早一步規劃及提供意見。舉例來說,目前臺北市立第一殯儀館沒有火葬場,火化儀式需移至第二殯儀館,因此從第一殯儀館移動到第二殯儀館的交通方式及時間須提前與家屬告知,倘若因家屬沒有主動詢問,禮儀師就沒有告知,儀式當天不僅會手忙腳亂產生突發狀況,甚至可能耽誤流程進行的時間,也會讓家屬對此留下不專業的印象。 - 不斷學習的心
社會環境變化快速,近十年大眾對於殯葬業的態度與想法已經不同於以往,20年前的老經驗與觀念並不適用於現在的行業中,若是沒有與時俱進,持續進修學習,了解現代的殯葬業的轉變與行業生態,將會很難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生存。小冬瓜提到,如果只是死記著前輩傳下來的傳統禮儀卻沒能了解儀式背後的用意,很難讓家屬了解為家人舉辦告別式的意義。 - 耐性/抗壓性
禮儀師需要站在第一線面對家屬的情緒及狀況,多數家屬在面對親人過世總難免會悲痛、情緒不穩定或無法接受,唯有具備強大的耐性及抗壓性才能夠專業地處理各種狀況。
兩項進階能力 成為全方位禮儀師
- 溝通協調
小冬瓜說,即將離世的人從意識到生命將要畫下句點到真正過世大約只有兩周的時間,禮儀師做為喪禮的規劃統籌,必須在這短時間內與家屬溝通,討論出喪禮的各項細節。禮儀師不僅需要站在禮儀公司的立場與家屬協調討論,有時甚至需要以家屬的立場和其他親友溝通, 因為一個人過世往往牽涉到許多家人,而禮儀師需要彙整伴侶配偶、子女、父母、手足及其他親戚的意見想法,當家人之間意見相左時禮儀師就得出面成為家屬之間的溝通橋樑,並找出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 - 多元知識
以前的殯葬人員只重視禮俗文化,負責協助家屬將告別式做得完整圓滿,而禮儀師一職未來的趨勢不能只懂殯葬相關的知識,還需要具備一些醫療知識,例如:大體捐贈、器官捐贈、病人自主權利法等,因為禮儀師從客戶臨終時就會陪伴在側,若是不懂這些將會無法協助家屬處理相關事宜。
另外,許多親人離世都是未經規劃且措手不及的,因此後續財產分配的法律問題可能會詢問禮儀師是否有相關經驗,包括遺囑撰寫、資產分配等基本知識都是禮儀師需要協助家屬的。以前殯葬業的業務範疇是指人過世後的事宜,現在許多人則是從生前就開始規劃生後事,因此需要提供的協助比以往更多。
殯葬業並非服務業 而是「教育業」
小冬瓜指出,殯葬業在過去十年逐漸轉變成「服務業」,但他認為殯葬業屬於「教育業」,而非服務業。這麼說並不代表服務不重要,而是這個職業的核心是教育,服務則是達到目的的手段。雖然禮儀師沒有經歷過「死亡」,無法告訴家屬死亡的感覺是什麼,但他們是最熟悉「死亡」的一群人,因為每天都在接觸,也因為了解每一個儀式背後的真實意義而非只是宗教面紗,所以更懂得死亡帶給人的體悟及成長。
因此禮儀師應該藉此帶領著家屬一起成長,以人生導師的角色,陪伴家屬在儀式過程中成長體悟。小冬瓜說,就像父親常說的,「禮儀師的『師』是有使命的,傳道、授業、解惑,如果沒有這種使命感,就真的只是殯葬服務業了。」
「台灣的社會並沒有殯葬文化的「正確答案」,有許多不同的選擇及文化,每個人都能從這多樣的選擇光譜中找到最適合自己家人的方式,而禮儀師就是負責提供各種光譜及分析其利弊的角色。」
將工作負能量轉念成正向價值
禮儀師的工作經常會碰到家屬大吐苦水或傳遞許多負面悲傷的情緒,長此以往禮儀師的身心健康也會受影響,小冬瓜認為「轉念」的能力對禮儀師來說很重要。佛教經典裡提出所有事情都是中立的,善與惡、幸與不幸、好與壞,都是由每個人去認定的,因此沒有絕對的負能量。
小冬瓜說「如果把負面情緒當成是負面、難過的,那肯定會難過,因為你的認知解讀告訴你那是負面的。可是如果能把負面情緒當作正面價值或是成長的養分,那就會從中去探尋能讓自己成長茁壯的契機,並從這件事情中得出寶貴的經驗。」
禮儀師對家屬而言,是陌生卻又必須要在短時間了解這個家族所有事情,並且建立信任與親近的人,了解這個角色所代表的使命後,就會明白那些家屬的依賴、抱怨與期待都是因為信任,信任禮儀師能夠成為傾訴的對象、信任禮儀師能夠替他們逝去的家人籌辦一個圓滿的人生畢業典禮,所以才會有那些情緒。
禮儀師證照為入行加分
根據內政部殯葬專業證照制度,取得禮儀師證照須具備「領有喪禮服務職類乙級以上技術士證」、「修畢殯葬相關專業課程20學分以上」及「實際從事殯葬禮儀服務工作2年以上」等3項條件方可申請核發。小冬瓜解釋,禮儀師證照並不是從業必備條件,有些公司重視證照,有些則喜歡剛入行的新鮮人,這樣才能夠親自培訓成為符合公司文化的人才。
證照考試與工作實務還是有落差,與家屬溝通協調不是照本宣科,需要靠經驗累積,殯葬禮俗也不是1+1=2這樣有正確答案的行業,台灣宗教禮俗多元,很難用單一考試制度去概括全部,但考試仍是一個門檻,代表著具備基礎殯葬業知識。小冬瓜補充道,「考取證照能為入行加分,藉此讓雇主知道你具備基礎殯葬相關知識,但證照卻不是必備,而是前面所說的4項基本特質才是讓你做得長久,成為專業禮儀師的關鍵。」
禮儀師「薪」情好 年薪百萬不是夢?
小冬瓜表示,過去殯葬行業的收入確實非常可觀,因較少人願意承受社會觀感不佳的壓力選擇這個職業,再加上以前的告別式普遍辦得較盛大,以氣派的排場展現對過世親人的重視及關愛,競爭對手少,且每個案子抽成收入較多;而現代社會不再以「有色眼鏡」看待禮儀師這個職業,許多大專院校開辦相關科系,畢業後投入殯葬業的人才大幅增加,再加上社會風氣逐漸導向簡單低調的喪禮,確實讓禮儀師的起薪不再像以往那麼高。
根據薪資公秤顯示,禮儀師起薪約台幣31,000,會根據服務案件多寡而有增減,小冬瓜也不諱言雖然該職業起薪不如以往那麼優渥,但還是有不少資深專業的禮儀師因服務的案件多,仍然可以達到年薪百萬。
禮儀師看盡人生百態 所有經歷都是成長的養分
小冬瓜認為,禮儀師是一個可以獲得非常多啟發與探尋生命意義的工作,因為可以在短時間內看盡人生百態,不論職業、國籍、性別、貧窮,當死亡來臨時人人皆平等,生前所努力所汲汲營營的一切並不會帶走,所以更可以藉此省思自己未來想要留下的是什麼?財富?知識?還是回憶?
禮儀師一職能夠做得長久的關鍵是「熱情」,工作上需要面對處理的都是「人」的問題,因此抱持著服務的熱情才能夠陪伴家屬度過難關,專業固然重要,但他認為專業可以培養,熱情則是很難靠後天訓練而成。
「我認為30歲以前是人生最精華的時段,你可以不斷地犯錯,但還有改過重來的機會;30歲以後無法那麼任性,被包容原諒的機會也會隨之減少。」小冬瓜鼓勵年輕人在30歲前勇敢嘗試、不要怕犯錯,因為那些嘗試和錯誤終將成為誰也奪不走的寶貴養分,多方嘗試除了能更加瞭解自己之外,也能跳脫舒適圈找到自己的興趣和熱忱。
冬瓜行旅/單程旅行社 社長 郭憲鴻
郭憲鴻社長從小在家中經營的禮儀社幫忙,八年前父親過世後接手家業,並致力將生命禮儀所帶給他的啟發與改變分享給更多人,扭轉華人社會對於「死亡」避而不談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