殯葬業專訪工作內容心得:行業秘辛與薪資大公開
殯葬業是個平時不會接觸到,但在社會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職業,多數人對於它的職務內容及職能一知半解,是否真的如傳聞般年收百萬?箇中辛酸又有哪些呢?就由殯葬業者「冬瓜行旅」社長透過專訪一次大公開!


文章目錄



殯葬業領域在電影《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上映後開始逐漸得到關注,許多人因此認識這個行業並逐漸改觀,近年韓國影集《我是遺物整理師》更是激起許多的討論,讓禮儀人員的職業受到重視,也吹起一股從業的熱潮。究竟每天面對死亡的殯葬業者,該具備什麼樣的職能及特質,才得以勝任這份「送行者」的職務呢?
殯葬業的工作內容有哪些?
冬瓜行旅社長郭憲鴻(綽號小冬瓜)認為殯葬業就像婚禮顧問的角色,差別在於一個辦喜事,而另一個則辦喪事。除了陪伴家屬撰寫訃聞、寄送告別式邀請函、訂下告別式場地、規劃所有告別式相關儀式及行程等之外,還需要協助接運大體以及告別式入殮。
至於協助大體淨身及縫補化妝等會因公司業務分配不同而異,近年因職業型態轉變,逐漸區分出大體化妝師/修復師等職業。
總體來說工作內容包含:
- 規劃諮詢:協助家屬了解喪葬流程,提供專業建議,並根據家屬的需求和宗教信仰,規劃合適的喪禮儀式。
- 協調與執行:聯絡殯儀館、火葬場、塔位等相關單位,安排場地、車輛、人員等,並監督各項儀式順利進行。
- 臨終關懷與悲傷輔導:在逝者往生後,給予家屬慰問和支持,提供心理上的安撫和協助,幫助他們度過哀傷的時期。
- 大體接體與處理:協助接運遺體,並在專業人士協助下進行清洗、化妝、更衣等,以莊嚴、整潔的儀容迎接親友的弔唁。
- 喪禮儀式執行:
協助家屬安排告別式場地佈置,提供奠儀桌、追思影片等,並在告別式中擔任司儀,引導儀式進行。 - 後續服務:提供晉塔、安葬等後續事宜的協助,並在有需要時提供後續的關懷和協助.
進入殯葬業必備4大基本特質條件
1. 同理心
具備足夠的同理心才能夠站在家屬的立場去思考事情,並且與他們溝通。缺乏同理心將無法設身處地的替家屬規劃整個儀式,殯葬業不是能夠照本宣科的行業,因此若只能提供制式流程的服務,就只能算是一個及格的工作人員,而非專業的從業人員。
2. 細心
殯葬業服務人員不僅需要對喪禮流程熟悉,流程中可能會發生的狀況與問題需要比家屬更早一步規劃及提供意見。。
舉例來說,目前臺北市立第一殯儀館沒有火葬場,火化儀式需移至第二殯儀館,因此從第一殯儀館移動到第二殯儀館的交通方式及時間須提前與家屬告知,倘若因家屬沒有詢問就沒有主動告知,儀式當天不僅會手忙腳亂產生突發狀況,甚至可能耽誤流程進行的時間,也會讓家屬對此留下不專業的印象。
3. 不斷學習的心
社會環境變化快速,近十年大眾對於殯葬業的態度與想法已經不同於以往,20年前的老經驗與觀念並不適用於現在的行業中,若是沒有與時俱進,持續進修學習,了解現代的殯葬業的轉變與行業生態,將會很難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生存。
小冬瓜提到,如果只是死記著前輩傳下來的傳統禮儀卻沒能了解儀式背後的用意,很難讓家屬了解為家人舉辦告別式的意義。
4. 耐性/抗壓性
殯葬業者需要站在第一線面對家屬的情緒及狀況,多數家屬在面對親人過世總難免會悲痛、情緒不穩定或無法接受,唯有具備強大的耐性及抗壓性才能夠專業地處理各種狀況。
兩項進階能力 成為全方位殯葬服務人員
溝通協調
小冬瓜說,即將離世的人從意識到生命將要畫下句點到真正過世,大約只有兩周的時間,殯葬人員做為喪禮的規劃統籌,必須在這短時間內與家屬溝通,討論出喪禮的各項細節。
他們不僅需要站在禮儀公司的立場與家屬協調討論,有時甚至需要以家屬的立場和其他親友溝通, 因為一個人過世往往牽涉到許多家人,需要彙整伴侶配偶、子女、父母、手足及其他親戚的意見想法。當家人之間意見相左時,殯葬業者就得出面成為家屬之間的溝通橋樑,並找出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
多元知識
以前的殯葬人員只重視禮俗文化,負責協助家屬將告別式做得完整圓滿,但未來的趨勢不能只懂殯葬相關的知識,還需要具備一些醫療知識,例如:大體捐贈、器官捐贈、病人自主權利法等。因為殯葬人員從客戶臨終時就會陪伴在側,若是不懂這些將會無法協助家屬處理相關事宜。
另外,許多親人離世都是未經規劃且措手不及的,因此後續財產分配的法律問題可能會詢問禮儀公司是否有相關經驗,包括遺囑撰寫、資產分配等基本知識都是需要從旁協助家屬的。
以前殯葬業的業務範疇是指人過世後的事宜,現在許多人則是從生前就開始規劃生後事,因此需要提供的協助比以往更多。
從業必備4大特質 殯葬業並非服務業 而是「教育業」
小冬瓜指出,殯葬業在過去十年逐漸轉變成「服務業」,但他認為殯葬業屬於「教育業」,而非服務業。這麼說並不代表服務不重要,而是這個職業的核心是教育,服務則是達到目的的手段。
雖然殯葬業者沒有經歷過「死亡」,無法告訴家屬死亡的感覺是什麼,但他們是最熟悉「死亡」的一群人,因為每天都在接觸,也因為了解每一個儀式背後的真實意義而非只是宗教面紗,所以更懂得死亡帶給人的體悟及成長。
因此身為殯葬業者,小冬瓜認為應該藉此帶領著家屬一起成長,以人生導師的角色,陪伴家屬在儀式過程中成長體悟。」
將工作負能量轉念成正向價值
從事殯葬工作經常會碰到家屬大吐苦水,或傳遞許多負面悲傷的情緒,長此以往身心健康也會受影響。小冬瓜認為「轉念」的能力對殯葬業者來說很重要。佛教經典裡提出所有事情都是中立的,善與惡、幸與不幸、好與壞,都是由每個人去認定的,因此沒有絕對的負能量。
小冬瓜說「如果把負面情緒當成是負面、難過的,那肯定會難過,因為你的認知解讀告訴你那是負面的。可是如果能把負面情緒當作正面價值或是成長的養分,那就會從中去探尋能讓自己成長茁壯的契機,並從這件事情中得出寶貴的經驗。」
殯葬服務人員對家屬而言,是陌生卻又必須要在短時間了解這個家族所有事情,並且建立信任與親近的人。了解這個角色所代表的使命後,就會明白那些家屬的依賴、抱怨與期待都是因為信任,信任他們能夠成為傾訴的對象、並且能夠替逝去的家人籌辦一個圓滿的人生畢業典禮,所以才會有那些情緒。
殯葬業是以服務為手段的「教育業」 相關證照為入行加分
根據內政部殯葬專業證照制度,取得相關證照須先具備「領有喪禮服務職類乙級以上技術士證」、「修畢殯葬相關專業課程20學分以上」及「實際從事殯葬禮儀服務工作2年以上」3項條件後,方可向中央主管機關申請核發證書。
不過,小冬瓜解釋,即使取得證照,真正投入工作實務後還是有落差。與家屬溝通協調不是照本宣科,需要靠經驗累積,殯葬禮俗也不是1+1=2這樣有正確答案的行業,台灣宗教禮俗多元,考試只是一個門檻,代表著具備基礎殯葬業知識。
小冬瓜補充道,「考取證照能為入行加分,藉此讓雇主知道你具備基礎殯葬相關知識,而前面所說的4項基本特質才是讓你做得長久,成為專業殯葬服務人員的關鍵」 。
殯葬業「薪」情好 薪水年薪百萬不是夢?
小冬瓜表示,過去殯葬行業的收入確實非常可觀,因較少人願意承受社會觀感不佳的壓力選擇這個職業,再加上以前的告別式普遍辦得較盛大,以氣派的排場展現對過世親人的重視及關愛,競爭對手少,且每個案子抽成收入較多。
但隨著現代社會不再以「有色眼鏡」看待殯葬業,許多大專院校開辦相關科系,畢業後投入的人才大幅增加,再加上社會風氣逐漸導向簡單低調的喪禮,確實讓這行的起薪不再像以往那麼高。
根據薪資公秤顯示,以其中的禮儀師來說,起薪約台幣31,000元,會根據服務案件多寡而有增減,小冬瓜也不諱言雖然該職業起薪不如以往那麼優渥,但還是有不少資深專業的殯葬人員因服務的案件多,仍然可以達到年薪百萬。
殯葬業看盡人生百態 所有經歷工作心得都是成長的養分
小冬瓜認為,殯葬服務業是一個可以獲得非常多啟發與探尋生命意義的工作,因為可以在短時間內看盡人生百態,不論職業、國籍、性別、貧窮,當死亡來臨時人人皆平等,生前所努力所汲汲營營的一切並不會帶走,所以更可以藉此省思自己未來想要留下的是什麼?財富?知識?還是回憶?
想在殯葬業做得長久,關鍵是「熱情」。工作上需要面對處理的都是「人」的問題,因此抱持著服務的熱情才能夠陪伴家屬度過難關,專業固然重要,但他認為專業可以培養,熱情則是很難靠後天訓練而成。
「我認為30歲以前是人生最精華的時段,你可以不斷地犯錯,但還有改過重來的機會;30歲以後無法那麼任性,被包容原諒的機會也會隨之減少。」小冬瓜鼓勵年輕人在30歲前勇敢嘗試、不要怕犯錯,因為那些嘗試和錯誤終將成為誰也奪不走的寶貴養分,多方嘗試除了能更加瞭解自己之外,也能跳脫舒適圈找到自己的興趣和熱忱。
冬瓜行旅/單程旅行社 社長 郭憲鴻

郭憲鴻社長從小在家中經營的禮儀社幫忙,八年前父親過世後接手家業,並致力將生命禮儀所帶給他的啟發與改變分享給更多人,扭轉華人社會對於「死亡」避而不談的文化。
現在就加入【殯葬服務人員】行列,成就生命最後一程最莊重的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