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IBM Campus Hire 面試心得
IBM Platform Engineer 面試心得,從線上測驗、兩場技術面試到事前作業詳述流程。強調 DevOps/SRE 能力與實作經驗,並分享面試準備策略、開源經驗...


文章目錄



文/Ian Chen
本文紀錄 IBM Platform Engineer(Campus Hire 2025)的面試心得,如果有興趣可以參考看看。
開頭先上結果
Offer get 後婉拒(考量職涯、薪水、職等後做出的決定)。
Location:混合辦公(辦公室在信義區,不像某些 position 會常駐在客戶端),需要出差。
Package:現金為主(底薪+獎金),IBM 沒有 RSU 但是有員工認股優惠。
面試流程
網路上有很多 Campus Hire 的心得,但流程上與 Platform Engineer 有很大的不同,這部分的區別應該與背後的單位隸屬於不同的事業體有關。
面試一共有三關
線上程式測驗(HackerRank):考兩題基礎的演算法題。
Technical Interview #1:這關有兩位面試官(沒有緣的未來同事),在事前會有一份事前作業需要完成(建立一個網路服務,用 DevOps/Platform engineering 的角度強化它),當天以 DEMO 的方式向面試官展示你的作品,過程中會有很多實務方面的探討(High Availability、GitOps、DevOps、Networking、Container)。
Technical Interview #2:這關的面試官只有一位,是部門主管,在面試前被臨時告知會加考 System Design Interview,所以面試變成職涯探討、System Degisn Interview(如何設計某種線上系統、如何在上面應用 DevOps 技術、分散式架構的話會怎麼拆 component)、生成式 AI 工具的使用經驗,然後也考了一些口語表達的能力。
整段面試比起演算法的解題能力,更加注重 DevOps/SRE/Platform Engineering 的知識與經驗,像是 Docker、K8s、公有雲、Ansible、Terraform 等工具的使用與導入經驗都有可能會被問到。
事前作業
事前作業需要你開發一個 web service(大概會有一到二周的時間),用 DevOps/SRE 的角度使讓服務變得更容易維運與部署。作業還特別指出可以使用 GenAI tool,這部分算是比較特別的(至少很多公司在明面上並不樂見這種行爲),所以對加入 IBM 感興趣的讀者也可以多嘗試 GenAI 工具的可能性。以我自己來說,比較夯的 Perplexity、NoteBookLM、Cursor、Copilot 再到 MCP 我都有一定的使用經驗,所以也比較知道這些工具的痛點在哪,未來的軟體工程師一定會因為 AI 的發展需要轉型,不管有沒有面試需求的讀者們我都建議要多花時間了解各種工具,來提升自己的生產效率。
此外,我認為面試環節也很看重你如何呈現專案(demonstration),如果閱讀這篇文章的你還在學中,平常可以積極的製作一些有趣的 side project 並試著發表到 SITCON 或是 COSCUP,這些方式可以幫助你快速加強表達的能力。
我的作業目前是 private repo,等到確認這一屆 campus hire 結束我會將它改為 public repo 供大家參考。
結論
最後先說一下我認爲自己在面試環節中做對了哪些事情,讓自己順利拿到 Offer(從 Interview #1 到 Offer get 只用了兩個禮拜):
開源經驗:開源經驗讓我更容易取得面試官的信任,我不需要花太多時間跟他們說「遇到 XXX 情況我會怎麼做」,而是直接說「我在某專案上已經有何種經驗,我採取了哪些行動以及背後的原因」。
表達能力:軟實力是工作上很重要的一環,過去的社群經驗讓我在一對多報告上不會有任何膽怯,時間控制以及簡報內容的拿捏也算還不錯(?)
熱忱:我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技術熱忱,只要寫進履歷的東西我都有把握不被問倒,不要只是被動的接受面試官的問題,可以積極的分享過去的專案/學習經驗,讓面試官可以從多種角度認識你。
認真研究 JD:在面試前我認真的看了很多次 JD,並且研究事前作業與 JD 的關聯,在 DEMO 中提出自己的想法,並且為了這些猜想做出哪些成果。
有做對的部分,當然也有沒做足的部分:
線上程式測驗:太少刷題,所以做線上測驗的時候沒有把題目的意圖確認清楚就開始作答,導致第二題到最後才發現方向錯誤。
面試過程被問問題時,如果沒有很確定問題背後的意圖,可以向面試官確認自己對問題的理解有沒有差異。
IBM 整體的面試蠻舒服的,面試官也都很友善(未來工作的方式、職涯規劃都可以直接提出來)。除了面試官以外,招募團隊也非常有效率,過程中有任何問題都可以用 email 或是電話馬上找到對方。
至於薪水的部分,其實整包 package 加起來有超出我在其它討論串看到的數字,但薪水跟職等因為 campus hire 的關係是沒有談判空間的,這算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為何會投 Campus Hire?
主要原因有二:
Platform Engineer 只有 Campus Hire 的職缺:要注意的是,因為是 Campus Hire 所以在職等、薪資上面沒有可以討論的空間。這部分算是比較可惜的,我認為如果人選真的有特別能力與經驗的話其實可以放寬限制。
Solution Architect 需要更多年的 pre-sales 經驗:事前我也有投 Solution Architect,但很可惜沒有拿到面邀的機會,在後續面試 PE 的過程中我才知道 SA 連面邀都沒有是因為:1. 有 pre-sales 經驗更好 2. 我的履歷呈現的方式過於偏向 engineer,或許我把內容改的更偏向 sales 一些會有機會得到面邀。
Campus Hire 本身可以接受 2 年以內工作經驗的人(也就是畢業後工作兩年內都可以),所以應屆畢業生想投遞的話其實會跟很多學長們競爭這些 position,如果想殺出重圍,我會建議在學生時期就開始看各種職缺的 JD 及早做出針對性的準備。
最後,如果你問我推不推薦這份職缺,我會覺得整體的面試感受 + Package 還有工作模式是還蠻吸引人的。從面試的過程中也可以感覺到面試官都是好相處的人,所以未來還有機會的話非常推薦大家挑戰看看(PE 的缺好像不是每一屆都有,台灣市場上的 PE 缺更是少之又少啊…)!
本文經 Ian Chen 授權
文章來源:IBM Campus Hire 2025 面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