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間科技大廠工程師面試懶人包:流程+問題一次看
四中學成大材料所碩士,面試 15 間科技大廠工程師職位,完整分享各家公司的面試流程與常見問題,給求職中的理工背景同學參考實戰經驗。


文章目錄


- 1. 錼創 MicroLED先進技術研發工程師(竹南)
- 2. 台積電 18B CMP 製程 (台南)
- 3. 碩禾 電子材料研發工程師 (湖口)
- 4. 台積電 15A PID (台中)
- 5. 鴻海 iPEBG 材料分析工程師(深圳)
- 6. 美光 薄膜製程 (后里)
- 7.明基材料 研發工程師 (桃園)
- 8. Garmin 製程工程師(新產品導入) (汐止/林口)
- 9. 杜邦 研究助理 (新竹)
- 10. 佳能 設備工程師(台中)
- 11. 閎康 材料分析專案工程師(新竹)
- 12. 尼康精機 設備工程師 (新竹)
- 13. 邑流微測 研發工程師(新竹)
- 14. 泰瑞達 設備工程師(新竹、台南/高雄)
- 15. 力積電 技術開發工程師 (新竹)
- 簡單總結 :

這邊簡單整理一下材料或是化工、化學的常見畢業出路跟相關產業
背景 : 四中學四大碩材料系,碩士非半導體相關,去年9月畢業,大學當完兵
主要有
- 晶片/記憶體製造 : 晶圓製造及代工(fab),如台積、聯電、世界先進、力積電等,記憶體如美光、南亞科等,封裝廠如日月光、矽品、力成等
- 半導體設備商,如ASML、AMAT、KLA、Lam、TEL等,或是台商也有
- 光電面板產業 : 老牌如群創、友達,新創如錼創等
- 化工化學原料產業 :
國營單位如中鋼、台塑,老牌化工廠如奇美、長春、李長榮化工,半導體材料如新應材等,外商如杜邦、默克等 - 化學/材料研發公司 : 如明基材料、達興材料、長興材料
以下也有人去
- 系統廠/品牌廠 或 電子/光電設備製造商 : 例如鴻海及其子公司、廣達、緯創、Garmin等
- 分析/檢測公司 : 如閎康、宜特、汎銓等
- 電池產業
- 生技/生醫/醫材產業
- 學術研究機構: 中研院、工科院、中科院及各個大學等
還有分成台商(可分傳產/高科技產業跟新創)/日商/美商或歐商
我是材料的,會比較注重在半導體廠部分,有些是我的面試經驗,提及一下他們在意的點
1. 研發工程師/研究員
每間公司的要求都不一樣,會問很多論文研究,對學歷有些要求(碩士或有2年以上經驗),要注意有些要打簡報或論文,很重視研究能力、邏輯,但都會優先找相關領域的,比較適合有實力/想法/自主強的人進去,大多都正常工時,薪水上下限跟工時都大不同
2. 製程/製程整合工程師
最多人面的都是製程工程師,以下細分
(1) 半導體廠 製程工程師 : 晶圓跟記憶體製造最主要就是改善良率、開發專案等,晶圓跟記憶體製造通常都只收碩士,會問耐壓/加班/團隊合作/解決能力經驗,但不太會細問論文跟不要求經驗,但需加班、輪班等,具備抗壓性,薪水也是高
(2) 半導體設備廠 製程/應用工程師 : 從製程開發到協助客戶都有,除了問耐壓/團隊合作/解決能力經驗,對英文口說還有要求,外商環境通常較好,但競爭激烈,而且會裁員/縮編或調部門
(3) 化學/化工製程工程師 : 改善良率、建立流程等,化工廠工作跟工時較穩定,比較顧及生活,發展也是,薪水中等,老人可能也多
(4) 半導體廠 製程整合工程師 : 四大材料碩才比較有機會拿到,要看電性、了解客戶要求、找出哪道製程有問題,需要一定溝通能力,比較累,但之後比較能往IC設計業發展
(5) 系統廠/品牌廠 或 電子/光電設備製造商 製程工程師 : 從流程導入、改善到產品都有,我覺得比較沒有像半導體廠分那麼細,所以要顧得也比較雜,薪水上下限略高
3. 半導體設備/客服工程師
主要就是維修儀器,會針對儀器問比較多問題,尤其是儀器維修或故障排除,大學甚至專科畢業就可以去了,外商的設備工程師可以再細分成客戶(或客服)工程師、裝機工程師,會要求一定英文能力,薪水上下限很高
4. 分析/檢測人員或工程師
會對分析儀器的操作及分析手法/經驗問比較多,有些會問論文研究,甚至有些要跟客戶溝通
5. 廠務工程師
讀工科碩士還是有機會拿到廠務,管理廠房設備,工時跟壓力較產線人小
6. 機構/產品工程師
種類很多,但材料還是有機會可以拿到職缺的
7. 其他非產線人員,如產品工程師、品質工程師、失效分析工程師等
這邊還有很多,大多不找化材的新鮮人,先提過而已
以下面試經驗
1. 錼創 MicroLED先進技術研發工程師(竹南)
- 第一次面試,準備15分鐘簡報(含論文、產業觀點跟趨勢),主管感覺很強,對研究有問題會隨時問,會問得比較深入
- 主管面完換人資,問罐頭題如動機、為甚麼不去台積等
- 這間我大學就研究過,microLED若能克服量產良率問題,有發展潛力,加上財報也有好轉,當時收到這間的通知就趕快回,環境不錯,準時上下班,但可惜當時第一次面,講研究時沒包裝很好。
- 感謝信
2. 台積電 18B CMP 製程 (台南)
- 早上面完趕回家遠距,主要問台積罐頭題,例如優缺點、處理事情方法、社團經驗,加班看法,但我在加班看法沒回答好 (我說不能接受每天上班時間超16小時,但沒表達好),當下就知道完了
- 主管人很好,還有 ppt 仔細說明他們的環境、工作內容
- 當時面試時程跟另一家撞到,前一天趕快打電話給另一家延
- 快 2 個月收到感謝信
3. 碩禾 電子材料研發工程師 (湖口)
- 10分鐘ppt,把先前的ppt重新改過練過,這次面就比較順,加上她是等我報完才問研究問題,然後她有問像我研究題目的應用、對太陽能板的瞭解及其他罐頭題
- 無聲卡
4. 台積電 15A PID (台中)
- 難得能收到整合,面試前有先了解製程整合的工作內容跟簡單了解電性測量,到廠面,先測適性測驗,主管人很好,對我的社團經驗、溝通能力跟解決事情能力問比較多,他說他們要跟客戶溝通,注重溝通,然後我也主動詢問電性量測細節
- 一周後感謝信
5. 鴻海 iPEBG 材料分析工程師(深圳)
- 人資大陸人,會打電話一步步確認,並跟你說主管重視儀器操作跟分析經驗,面試遠距,兩個主管是台灣人,先是15分鐘ppt報告,然後開始細問儀器操作/分析問題,問得比較深入,但我這邊準備不足,後面就問有面那些公司。
- 這次面試沒準備好,畢竟面的是分析工程師,跟研發還是不一樣
- 無聲卡
6. 美光 薄膜製程 (后里)
-這間是1111看到我的履歷後,讓我填寫履歷後送出媒合的,填完後約1週面試
-遠距團體面試,除了我還有2位面試者,分別由3位面試者輪流回答,一開始是先用簡報自我介紹,然後詢問動機、對工作職務以及公司的了解等問題。
-等了1個月,收到人資信說有簽約說明會,後來詢問人資能不能等2個月決定,但因為主管較急就拒絕了
7.明基材料 研發工程師 (桃園)
- 面試2位主管,自我介紹、詢問過去的成就、為什麼不去台積想來、成績修課領域表現、喜歡或擅長的課程,以及社團部分、通勤,也有問我對偏光片及公司的了解
- 跟兩位主管詢問工作型態及工時,以及目前研發的產品
-當時我投這間投2個研發缺,但收到通知時沒去確認這是哪一個研發團隊的邀約,所以面試當下才知道自己面的產品類別,所以回答有點不順
- 無聲卡
8. Garmin 製程工程師(新產品導入) (汐止/林口)
- 線上面試,15分鐘的自我介紹以及論文ppt,然後主管針對我論文去問研究問題
- 詢問動機、系統廠與晶圓廠差別、你知道我們公司是做什麼的、你有看過工作內容嗎
- 然後主管解釋工作內容,但很多都是工業管理的專有名詞,這份工作比較偏管理類型,需要有很多工業管理的知識,然後也要對外了解客戶要求
- 最後要我用英文說我上禮拜在做什麼,但當下太突然直接卡住
-約2週感謝信
9. 杜邦 研究助理 (新竹)
- 會先由人力仲介來進行視訊面試, 15分鐘簡報問論文、實驗、儀器、動機、修課領域、能不能接受輪班
- 因為這個職缺他是派遣職的實驗助理,工作一年後才有機會轉正
-結果 : 無聲卡
10. 佳能 設備工程師(台中)
- 會先由人力仲介聯絡、提供資料,然後會幫忙模擬面試並檢討,然後將我履歷送出
- 先進行英文、數理測驗,主管面試,那會進行中文以及英文的自我介紹,然後問我為什麼會想要往設備來發展,那能不能接受設備的工作內容,例如說要進無塵室等。
- 然後有問過維修實驗室儀器的經驗,社團經驗,解決問題經驗。
- 詢問什麼會想要來日商,日商跟台商的差別。 當時因為我用台積電來回覆,那主管就說因為台積電製造端跟設備商性質不同,再拿其他廠商比較。
- 我人生最重要的轉折的一件事情。
- 主管人很好很有耐心,也很願意針對我回答不妥的地方再多說明跟舉例,氣氛不錯
- 無聲卡
11. 閎康 材料分析專案工程師(新竹)
- 網路測驗後,當時因為搞錯面試日期,提早一個禮拜去,那後來他們在電話通知之後,再正確的時間去進行面試。
- 那主管主要就是對我的動機,然後在研究經驗,使用儀器及電子顯微鏡經驗,顯微鏡原理,如何分析。
- 能不能接受輪班、社團的經驗、遇到的挑戰等
- 這個工作是分析專案,主要會對應客戶,將客戶的規格交給員工進行分析, 主管也有帶我看過實驗室
- 在面試完後約2周,人資電話,詢問是不是了解這份工作、能不能接受這樣的工作內容、期望的薪資,最後進行談薪
- 有收到offer,最後婉拒
12. 尼康精機 設備工程師 (新竹)
- 一開始做測驗,英文、數學及電學等,然後由兩位面試,主要問,為什麼讀材料會想要來面試這個職缺、想要往設備的原因、那平常有在實驗室修過什麼儀器、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對產業了解、能不能接受設備工程師的生活,設備都要搬東西, 問我能不能接受這份工作、外文能力
- 主管覺得OK,然後就往大主管面,問題問動機、往設備理由,對工作了解,能不能接受 ,以及確認是不是想往設備,最後人資面試談薪
- 婉拒
13. 邑流微測 研發工程師(新竹)
- 他們的辦公室是在商辦裡
- 面試詢問動機,為什麼不去台積電? 研究領域、經驗,修課領域、研究有什麼突破、遇到的困難、對他們的公司以及產品是否了解、薪資跟發展如何選擇、社團的經驗
- 有詢問是否有帶論文,因為沒有帶,再約二面
- 二面由主管以及他們的人資(或主管)進行面試,詢問動機、工作內容的了解程度、家庭狀況、為為什麼不去台積電
- 主管看過我的論文,問研究分析
- 約兩個禮拜收到感謝信
- 滿特別的新創公司,主要再做半導體的新型分析儀器,從研發、工廠溝通到客戶端都需要,算有發展性
14. 泰瑞達 設備工程師(新竹、台南/高雄)
- 因為有兩個部門想要面試,分兩天進行線上面試
- 第一天是由主管以及學長來進行面試,問動機、解決問題經驗、維修儀器經驗、為什麼會想往設備去發展、能不能接受這樣的工作型態、社團及溝通經驗,以及對公司了解,後面是大主管也是類似問題
- 第二個新竹的職缺,面試的方式跟問題都差不多,但有直接開他們公司的英文產品網站,詢問是否看得懂儀器功能及特色,組裝順序
- 主管有特別解釋說,會需要接觸客戶,說明操作、以及分析量測方式等,可以學到比較多東西
- 婉拒
15. 力積電 技術開發工程師 (新竹)
- 一開始會先進行英文測驗,然後有兩位不同部門的主管進行面試
- 問面試動機、什麼不去台積電、有面試上哪些公司、為什麼不去那些公司、能不能接受工作地點、然後對我的修課以及課業被當的問題
- 最後由人事來進行面試,那主要問到就是說如何解決問題,社團的經驗,然後以及就是說修課的問題,如何去克服課程的問題
- 無聲卡
簡單總結 :
- 去年十月開始投履歷,一開始婉拒台積邀約,後來發現難以拿到其他面邀,才開始大量投遞,並主動聯絡台積人資爭取面試機會,因為想要往半導體設備外商,投了設備工程師的職位,其實後來知道這些都不是自己想要的,但當時一來是因為沒有什麼選擇,二來是也想要先多往這邊面試,熟悉面試方式
- 我投了各種不同種類的職缺,了解就是不同職位,以及不同產業的公司,對於面試者都會有不同在意點,例如說研發工程師相對會重視課業表現、研究經驗以及研究內容等,設備工程師就會去了解溝通經驗、儀器維修經驗等
- 為什麼後來會面試到台積電?因為我主動寄信詢問人資是否由職缺,才有後續的機會,在面玩黃光後,我又寄信詢問是否能有其他機會面試,才收到其他職缺邀約( 雖然多是先進封裝的)
- 面試很多公司後,才發現對於新鮮人他們面試的問題都是大同小異,不外乎就是個人特質、處理事情經驗、研究經驗、如何克服困難, 面試越久,其實你再去回答到這些問題的時候 也會更加熟練, 當然不排除有一些比較特殊的問題,例如專業問題、假設性問題或突然要讀資料,但當面試久了之後,遇到這些問題也能臨場反應
- 請不要放棄各種可能,當時我不斷爬文、發問、追問問題或是到各個博覽會去了解狀況,找到各種資源,才有現在的職位,雖然有個遺憾是,事後才發現系統/品牌廠其實也收材料背景,當時錯過不少機會。
- 最後鼓勵各位、找尋職缺的你,面試都是一步一步慢慢來,也許現在會焦慮,但不管是我還是很多人都是這樣過來的,想辦法在這段期間內,多投履歷、多面試、多了解產業
最後祝福各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職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