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資深媒體人,分享記者必備4大職
主流媒體日漸衰微,因網路無遠弗屆,自媒體新聞網站及各種社群平台輩出,20年記者資歷的何啟聖說:『現在傳統的報章雜誌等平面媒體記者生態,正面臨著的大風大浪改變。』
文章目錄
近年來,記者多被評為「最糟糕職業」,但還是會有希望以「報導」改變世界的人選擇成為記者。據薪資公秤的文字記者職務定義:透過訪問或調查方法蒐集重要事件之訊息並查證之,以撰寫新聞稿件,提供新聞紙、雜誌、廣播或電視臺報導。
時移勢遷的記者一職
面對現在唾手可得的資訊,那些閱完即忘的讀者,『長大不讀書,將來當記者』這註解一竿子打翻了那些在崗位上辛苦努力的媒體人,讓「記者」一職好似不再是份職業,而是一份「志業」。
畢業於政戰新聞系,從小報開始勤跑於政治線,中間轉跑財經,到最後成為知名有線電視台TVBS的主播,現任於1111人力銀行媒體中心總經理 – 知名資深記者何啟聖,在專訪中分享了當初自身的經歷與面對現代媒體界變相的感觸。
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做「好記者」?
面對廣大的網路世代,記者被迫要不斷求快、求新,內容也要越來越辛辣,這時就有人轉向做更長篇的內容,想以深刻的故事吸引讀者的興趣賺取點閱率。但不管是新奇、辛辣還是深刻性的新聞,只要不是被讀者需要的內容,就是不會有人看。
想要當好一位記者,首要就是報導被人們大量傳播及討論,但要當一位「好記者」你要傳播的信息更要讓讀者淺顯易懂。
現代網路讓新聞散播速度加速,各家媒體競爭劇烈,市場越發蓬勃的情況下,傳達的資訊越破碎,就越容易被讀者接受、傳播及討論。現在如果不站在讀者角度思考,又不用心提升內容品質,註定當不成一位好記者。
不要失去好奇心更不要停止充實自己
『長大不讀書,將來當記者』一併把那些在崗位上辛苦努力的媒體人拖下水。對於現代人人都能暢所欲言的情況,何啟聖說:『想成為一名「記者」吃苦耐勞、擁有強烈好奇心都是最基本的,但要能預料事件後續、高度敏銳的「新聞鼻」絕對不能少,這都是不停閱讀及經驗累積的成果,後天培養出來的特質。』
不管是否讀新聞系本科出生,依舊有滿腔熱情想挑戰自我,想對自己身處社會,貢獻一份責任感的人想跳入這個圈子;何啟聖幫想要踏入媒體業或想轉行當記者的人,整理出了下列快速累積經驗的3要點:
- 最基本的就是大量閱讀
書寫及組織能力必須具備良好基礎,那如何精進自己的寫作能力,無非是閱讀『你必須要一直吸收,要用時才能擠出墨水,沒有不讀書就能書寫的人。』何啟聖非常認真的表示。 - 對選定的領域或議題有基本認知與見解
記者基本上都有自己所屬的採訪路線,如政治、娛樂、生活等等之類;你必須對自己負責的領域有充分的知識,至於知識的來源,依舊是需要大量的閱讀,並對相關時事有更多的關注,這是身為記者不可或缺的本份。也因為你的報導可能會影響數以千計的人,所以除了資訊要正確外,也務必要保持中立的態度。 - 良好的人際互動與溝通
這是個要不停接觸新人、事、物的職業。而大多數的報導都以「人」為出發,與每個工作中合作的對象有良好的互動自然也非常重要。這不僅是單純和受訪者建立良好的關係,持續的培養每一個關係,對自己以後的新聞工作進行或是消息的挖掘也都會是很大的助力。
台灣媒體的畸形
現在大眾對於記者的印象除了愚蠢沒有同理心,甚至不把記者的專業看在眼裡。造成這狀況的主因大多是公司要求記者,寫下聳動吸睛的標題和畫面去吸引大量點閱率,但在沒有認真對主題做功課,生活基本知識有不足,還偷懶跳過驗證資料正確性的情況下,就變成了扭曲事實,斷章取義的新聞或報導。
對這樣的現況何啟聖感慨的表示,因為現在的台灣的媒體太多,但相對值得被報導的內容太少了,造成了大家的相似度太接近,甚至是照抄同一個來源,這使得台灣媒體發展成一個非常畸形、也令人憂心的狀況。
人人都能是記者
在這人人都能成為記者抑或報導者的時代,『想踏入這一圈,想要為社會出一份力前,你需要清楚自己的定位,設定想發展的主要議題,然後認真投入的經營。』何啟聖說道。
「記者」其實是充滿理性與感性職業,如何妥善結合不同的議題及社會事件,這必須仰賴平時累積的知識及經驗,再用理性包覆最核心的內容,又不缺乏同理心、溫暖及關懷,當能好好結合所有元素時,你所呈現出來的,絕對會是一篇好的報導
何啟聖 – 資深的前軍事記者
曾任TVBS-NEWS《整點新聞》主播、TVBS政論節目《13招待所》主持人、1111人力銀行行銷開發部總經理兼發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