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就  一  直  前  進  的  你

成  就  一  直  前  進  的  你

loanding...

首頁>挖趨勢>2025企業最愛大學排名出爐,從企業角度看學校上榜關鍵

2025企業最愛大學排名出爐,從企業角度看學校上榜關鍵

少子化及全球化衝擊,大學漸漸開始與社會及職場做深入連結。本篇將根據1111人力銀行於2025年初公布的「企業最愛大學調查」中,進一步看企業為何更青睞這些特定大學,並從中找出學生應具備的競爭力核心。

2025企業最愛大學排名出爐,從企業角度看學校上榜關鍵
share
share

2025企業最愛大學排名與趨勢觀察 

從1111人力銀行公布的2025企業最愛大學調查中,針對五種大學類型:整體表現、公立一般大學、公立技職大學、私立一般大學及私立技職大學,調查結果顯示,企業最重視的不僅是學校的名氣,更在乎學生是否具備實務能力與職場即戰力。 

1. 整體表現最佳 前五名為: 

  1. 成功大學 
  2. 臺灣大學 
  3. 臺灣科技大學 
  4. 陽明交通大學 
  5. 清華大學 

2. 公立一般大學 前五名為: 

  1. 臺灣大學 
  2. 陽明交通大學 
  3. 成功大學 
  4. 政治大學 
  5. 清華大學 

3. 公立技職大學 前五名為: 

  1. 臺灣科技大學 
  2. 臺北科技大學 
  3. 雲林科技大學 
  4. 高雄科技大學 
  5. 屏東科技大學 

4. 私立一般大學 前五名為: 

  1. 淡江大學 
  2. 輔仁大學 
  3. 東吳大學 
  4. 靜宜大學 
  5. 世新大學 

5. 私立技職大學 前五名為: 

  1. 實踐大學 
  2. 明新科大 
  3. 龍華科大 
  4. 嶺東科技大學 
  5.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 

從「2025企業最愛大學調查」可見,各類型學校皆展現出吸引企業的獨特優勢。成功大學因在產學合作與科技研發上的深耕,穩居企業心中榜首;臺灣大學與陽明交通大學則憑藉多元領域人才培育與國際化學術表現,在公立一般大學中表現亮眼。臺灣科技大學以實務導向教學與密切的企業合作,穩坐公立科大龍頭地位。 

私校方面,淡江與輔仁大學具備語言優勢與豐富的國際交流資源,有助學生溝通與國際視野的養成;實踐大學則專注設計與應用領域,與產業高度連結,成為設計人才招募首選。這些學校正因貼近職場需求,成為企業選才的重要對象。對學生來說,理解這些排名背後的理由,也能幫助自己好在求學方向與職涯規劃重點。 

企業與校園的雙向奔赴:產學合作與實務導向 

這樣的排名也再一次證實,企業選才的視角正逐步轉向「實用導向」與「全方位人才養成」。近年來,企業愈來越看重畢業生是否能迅速上手工作,而非空有理論及知識,這也是為何現在有在積極做產學合作、與產業接軌的學校,會更受企業青睞。以成功大學為例,國科會撥金支持組織科研產業化平台,聯合12所南部大學整合研發能量、促進科研成果轉譯,這不僅幫助加速產業升級,同時也幫助學生創造了豐富的實務實習、專題與未來的就業機會。 

這種密切的產學連結,不僅能讓學生畢業前就能真正與職場銜接,也能讓企業能夠提前鎖定優秀人才,減少新進員工的培訓時間與成本。其他像是科技、製造等不同產業也合作推行「學用合一」計畫,讓學生就學期間就能參與企業專案實習或競賽實戰等,大大縮短學生畢業後可能遇到的學用落差。 

用更多元課程與跨領域學習,創造高整合型職場人才 

現今的企業都期望員工能具備跨領域的整合能力與隨機應變反應,這也開始反映在大學教育上,擁有多元學術資源與彈性課程設計的學校,才更能因應現今產業的快速變化,同時培養出具備極佳適應力與創新思維的全能型人才。如包括交通大學、陽明交大、中山大學等,也都透過設立新學院、數位跨域學程等方式,積極打造能與國際接軌的全能人才。

以台大為例,作為台灣唯一進入QS 2025世界大學排名前百名的大學,該校的優勢不僅是因為學術聲望,更是因為該校有橫跨16個學院、58個學系以及將近8,000門的多元課程,且更支持學生不論主修為何,都能選修或雙主修參與不同領域的學習,增加更多專業知識與應用實力。像這樣的跨領域學習計畫,不僅幫助提升學生的競爭力,也符合企業對「全能型人才」的期待——有專精的技術,也有整合他領域知識及能力。 

軟實力成關鍵:企業選才更重人格特質 

但除了學術與技術這些「硬實力」外,「軟實力」也逐漸成為企業評估人才的關鍵指標。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有高達82.2%的企業表示最重視工作態度,其次為溝通能力(81.9%)、團隊合作精神(70.8%)、抗壓能力(69.6%)與學習能力(69.5%)。可見能否融入團隊、持續進步、又具備責任感這些條件,已經比過去的證照或是在校成績更能打動面試官。 

所以,學校如果要積極讓自校學生脫穎而出,就要想辦法豐富及創新多元教程,因為企業不再只是看重專業科系,更會觀察其有沒有透過參加各類社團、專題競賽、海外交換或志工服務等活動,判斷學生有否在真實社會的實習中,培養出溝通協調、問題解決、時間管理等「軟實力」。也就是說,學生是否有機會「做中學」,從錯誤中成長,累積與人協作的經驗,已經成為現今企業在選人才時的重要參考依據。

選對學校,更要選對養成策略 

「企業最愛的大學排名」並非只單代表名次,更能反映出這些大學是用產學合作的深度與廣度、跨領域的課程設計,以及是否重視軟實力養成,來培養學生的專業力與就業力。只要學校能夠結合課程設計、師資力量與產業需求,都有可能成為企業眼中的黃金搖籃,而面對快速變動的職場環境與人才需求,學生與家長在選校時,更應該跳脫過去單純依賴名校迷思的想法,反之去深入了解學校提供的課程內容、學習資源與實務連結機會。 

大學是職涯的起點,選一所「對的大學」,會讓學生從入學第一天起,就為未來鋪下康莊大道的第一磚;因此,選擇一所願意投入學生全能發展的學校,並加上個人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才能在幫助自己在畢業後不只是找得到工作,更能找到理想的自己。

上一篇: 不適合上班的人就適合創業?

你可能會喜歡的文章

author

作者簡介

我是aka VK / 「酒精或許是敵人,但聖經說要愛你的敵人。」

土生土長的台北臭臉女生。30後從八隻腳多愁善感的巨蟹,蛻變成六隻腳享受自我沉溺的天蠍。下筆前如果能喝上個兩杯,書寫兩倍速的或然率會大大提升。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