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適合上班的人就適合創業?
不適合上班不等於適合創業。創業需強大實戰力與準備,包含商業知識、穩定產出、團隊協作。創業門檻高,盲目跳入恐釀失敗,先累積經驗才是成功關鍵。


文章目錄



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一種方法是找到適合自己的環境,另一種是自己創造這種環境。
有人會說: 「我是不適合上班的體質,我是不是就比較適合自己創業?」 也有人問: 「我應該休學 / 辭職去創業嗎?」 「創業前要先做什麼準備?」 回答這些問題前,先講我的立場。 我極度不建議在沒準備好的狀況下去創業,畢竟這是一個成功率很低的遊戲。 因為你在連打工都還打不好的情況下,創業大概率也會非常辛苦。
創業和打工最大的差別
創業需要知道你客戶的真實需求是什麼。 這還不夠,你還要設計出一套商業模式,讓他們願意付錢給你。 錢要帶得進來,才能顧好團隊、才能付水電房租。 打工狀況完全不一樣。 打工只要把主管或老闆交代的事情做完,就有錢拿了。 很多人可以在外商拿高薪,甚至當到亞洲區經理,年薪破千萬,但他還是在別人搭建好的平臺上發揮,才能拿到這個成果。
產品是別人設計的、銷售渠道也是前任已經鋪好的,甚至連團隊第一天就都配置好了。 打工就像是一臺商業機器已經造好了,你只需要上去當個操作員,讓機器順利運作就行。 但創業是你現在什麼都沒有,要從頭開始自己做出一臺能運作的商業機器。 這完全是兩碼事。 會打工的人不一定能創業成功,但創業成功的人一定有過硬的打工技能。
創業有比較厲害?
社會風氣很容易會給創業的人額外的讚譽,覺得他們比一般人厲害。 我認為完全沒有這回事。 有些人在大公司裡面可以領到非常非常高的薪水,這是他去創業永遠都不可能領得到的。 如果能一直升遷,待在大公司裡面也很好。社會不該盲目的鼓勵大家都離開公司去創業。
有些人不適合做這件事,他的原廠設定對創業很抗拒,那種不確定性會讓他壓力大到晚上睡不著覺。 如果是這種狀況,那拜託真的真的 不 要 創業。 世界上有很多 CP 值更高、能讓你更快樂的事情,沒有一定要創業才叫做成功。 畢竟快樂和自由,才是我們的最終追求。
什麼時候才適合創業?
創業的前提,是在你有辦法完全從零開始,打造出一臺商業機器的時候。 ( 而且要能順利運作 ) 順利運作的定義,就是錢要進得來。 所以創業成功的最小阻力路徑,其實是先去頂尖公司或頂尖團隊接受訓練。 知道怎麼把自己手上的事情做到最好、產出別人會付錢的工作成果、學習自己的公司是怎麼把錢帶進來的。
這是為什麼大部分沒有工作經驗的學生極度不適合創業。 因為他連一間公司的部門怎麼營運都沒有概念。 不知道怎麼 run 一個有效的會議, 不知道怎麼管控大家的工作產出, 不知道怎麼設計商業模式把錢帶進來, 過去 20 幾年受的唸書考試教育,更是和這一點關係都沒有。 這時候盲目鼓吹學生去創業,絕對是在害他。
如果真的要創業,可以先做什麼?
學習商業知識 + 穩定產出讓別人願意付錢的成果 + 能夠有效招募並帶領團隊協作
我們拆開來說:
1. 學習商業知識
你需要知道如何把錢帶進公司,這包含商業策略、行銷跟銷售技能。 其中商業策略是最上位。畢竟作為團隊領導者,你必須要有方向感,而銷售又是能最直接把錢帶進來的活動。 銷售對於想創業的人來說絕對是必修課,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的大老闆都是從銷售開始做起的。
2. 穩定產出讓別人願意付錢的成果
這裡有兩個關鍵字。 第一是穩定產出。畢竟沒有客戶會希望買來的產品或服務品質不穩。 第二是願意付錢。有太多太多的創業想法是聽起來很酷,但實際上是客戶不願意付錢的。 這裡有很深的學問。如何驗證市場需求?我們在之後的文章也會跟大家分享。
3. 能夠有效招募並帶領團隊協作
自己一個人是走不了多遠的,你必須建立團隊,知道如何讓團隊協作產出好的成果。 這裡很仰賴各種軟實力,願景規劃,還有做人技巧。 畢竟你在一開始創業起步的時候,沒辦法給到大公司的薪資。 如果要讓優秀人才接受不確定性跟你一起走,你要給得出大公司給不出的東西。
創業不是捷徑,而是準備好的人的選擇
然而社會現實是,就算你具備了上面這 3 點能力,也才只摸到了能成功創業的門檻。 畢竟在商業世界裡面,沒有什麼事情是 100% 保證。 ( 如果有人跟你說保證 100%,那通常就是想騙你了 ) 保持靈活性非常重要,我們能做的就是不要去做一定會失敗的事情,來增加贏面。 然後持續努力前進,讓幸運降臨在你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