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間金融與數據實習面試經驗總整理(下)
大學期間參與的 20 餘場實習面試經驗,涵蓋金融、數據等不同領域,包括富邦金控、國泰、中信、Dcard、Amazon 等公司。從面試流程、題型到個人反思都有詳細分享,並探討實習如何幫助釐清職涯方向


文章目錄



回顧過去大學期間,在應徵實習、面試的過程中都受惠網路資源頗多。趁還有印象的時候就發文記錄下來,也供任何需要的人參考。由於面試過的場次頗多,並非每一場結束當下都有即時紀錄,因此僅記錄我印象極深 & 有記錄下來 & 沒有保密的場次。
Amazon, Account Management Intern
面試時間:2024 年 5 月
面試語言:中文
面試形式:Phone Interview + Online Loop Interview*2,都是個人面試
面試內容:
Amazon整體流程比較繁冗,一開始投遞完就會收到作OA的Email,接著就是Phone Interview + Loop Interview。Loop的意思是短時間內連續多場的面試,若是正職的職缺,基本上一次Loop都會有4~5關或者更多。這個職缺可能因為是實習,僅有2關。
OA
商業情境判斷與行為題為主,都是選擇題。網路上查一下應該會有相關資源,我當初是沒查亂作一通結果意外通過了(原本沒覺得會過就沒花時間查XD)。
Phone Interview
一位面試官,全程Go through resume然後基本行為問題連發,最後Q&A。
耗時約三十分鐘。蠻明顯這關就是閒聊+確認經驗而已。
Loop 1
兩位Interviewer,一位主面試官+一位考技術題(SQL)。
- 自我介紹
- 自評SQL能力、有哪些數據處理的經驗
- SQL測驗(做完後換回主面試官繼續面試)
- Why Amazon + Why this function
- Tight deadline experience
- Solve difficult problem experience
- Q&A
面試耗時約50分鐘。
SQL Test由對方傳題目檔案過來,然後我分享螢幕開記事本寫。總共兩個大題組,分別3題和2題,給了大概半小時完成。難度適中不算太難,大概Cover到Window Function + CTE。我第二題有卡了一下,面試官稍微提示後順利寫完。
Loop 2
兩位Interviewer,一位主面試官+一位考技術題(Excel)
- 自我介紹
- 對職位的認識
- 分享過去專案經驗(問的很深入)
- 數據處理經驗
- Excel測驗。傳檔案後直接分享螢幕作答
- Excel使用經驗
- 上過最喜歡的線上課程(自介有提到有上線上課的習慣)
- 推銷一下自己
- Q&A
Excel測驗具體內容Confidential就不透露。雖然我做得很爛,不過整體難度並不高,主要是針對資料處理的基本功。小眉角蠻多的,確實要對Excel有一定熟悉度。
我當時有點太久沒用Excel,這部分做的稀巴爛。像是我在第一步補缺值時就卡了很久,我想說公式都正確為什麼會報錯,過很久才發現Excel中Text要用雙引號包起來而不是單引號(很白癡)。考Excel的面試官人蠻好的,過程一直有意無意的在引導我,不過我真的做得太爛,當下就知道大概要下去。後續又被問一次Excel使用經驗應該也是這個原因XD。
Loop第二關時,兩位面試官都沒開鏡頭,可以理解在很多公司這好像是常態,不過說實話給面試者的感覺不是很好,尤其我technical解的很爛,到後段一直看著自己尷尬的臉,隱隱感覺自己像隻被圍觀的猴子XD。
Amazon 的行為題幾乎都圍繞在他們的 Leadership Principles上,所以準備 BQ 的方向也很明確,把每條 LP 對應到自己的實際經歷來準備即可。實務上我覺得LP也涵蓋行為面試9成以上的考點,因此即使沒有要面試 Amazon,熟悉他們的 LP 架構也絕對能幫助其他家的面試。
Amazon線上面試都是用他們自己家的Amazon Chime。類似Teams & Zoom的軟體,面試前要先下載測試一下,私心覺得這個東西不是很好用。
Kantar, 市場研究實習生 Research Intern
面試時間:2024 年 1 月
面試語言:中文(面試)+英文(筆試+面試一題)
面試形式:實體筆試 + 個人面試(2位面試官+1位人資)
面試內容:
筆試
英文邏輯+數學題、英文作文
面試
- 自我介紹
- 最大挫折經驗
- 團隊衝突經驗
- 工作如何分配時間
- 履歷題*N
- 職位期待
- 覺得自己最像什麼動物(英文)
- Q&A
筆試我忘記做多久了,但應該是40分鐘以內。面試耗時約半小時。
筆試邏輯題貌似都是GMAT的CR題,那時我剛考完不久,印象很深,有好幾題都是OG裡的題目XD,不過難度不是很高,英文能力過關的話細心寫OK的。英文作文就類似學測那種小作文。
面試氣氛輕鬆,節奏快。
Dcard, Data Analyst Intern
面試時間:2024 年 3 月
面試語言:中文
面試形式:一面實體個人面試、二面線上個人面試
面試內容:
通過履歷書審之後,人資會寄一封Take Home Quiz。若通過後則尚有兩次面試。
Take-home Quiz
分析一個資料集 + SQL題目,要求一週內完成寄回。
前者是一個Kaggle上公開的電商資料集,題目只說要做用戶分群研究並且以簡報呈現。這Dataset資料量也不少,有上千萬筆,發揮空間算是蠻大的。
我做了蠻完整的資料分析流程,從清資料、EDA、KMeans建模分群、 Retention Analysis等等,最後也把結果丟進Tableau用三張儀表板呈現結果。後來這個Take home quiz也成了我面試其他家的作品集之一XD
SQL Test不難,LeetCode SQL50有刷完的話可以輕鬆解決的程度。
一面第一關
實體面試,面試官是兩位HR。在開始之前有帶我稍微參觀一下公司,也介紹公司發展歷史,還蠻用心的。印象很深的是Dcard的零食櫃看起來很爽。
這邊基本就是實體Phone Screen,問過去經驗、應徵動機、本科非資訊or統計怎麼會想做數據這類,悠閒的聊聊天。
耗時約20分鐘(不含公司參觀與介紹),結束之後會帶到另一個會議室。
一面第二關
兩位面試官,其中一位是Team Lead。
SQL 白板題
專案經驗+模型特徵解釋
Mini Case:很簡單的那種口述專案(關於數據拆解與解讀的問題)
Q&A
這關耗時約40分鐘。
SQL白板題和Take Home Quiz那題長的有九成像,當下有點問號,不過對我來說是好事。
中間大部分問題都蠻開放的,然後會根據回答作追問,感覺主要就是觀察面試者思路為主,不會太刁難,邏輯正確有想法應該就還可以。整體來說氣氛相當不錯,面試官態度親切,也都會認真傾聽想法。
二面線上面試
一位面試官。
- 應徵動機
- 職涯規劃
- 興趣
- 最近讀的一本書
- Q&A
這關耗時約半小時。整體氣氛輕鬆,感覺是觀察Cultural fit為主。
這邊要誇獎一下Dcard給人的感受非常棒,從起初take home quiz到每場面試,Email過來的資訊都很詳細,回信速度也很快。並且一面時有帶人參觀一下公司覺得還蠻加分的。我順便從零食櫃幹了一堆餅乾回家,真香。
H2U 永悅健康, 營運長室商業分析師實習(暑期實習)
面試時間:2024 年5月
面試語言:全英文
面試形式:實體個人面試(面試官為COO)
面試內容:
- 自我介紹
- 分享實習與個人經歷中遇到困難的處理方式,有深入follow up
Mini Case:面試官口述個案,思考3分鐘後報告5分鐘。有提供紙筆輔助 - Q&A
面試耗時約半小時。
會來面試這個職缺單純是海投之下的意外,我當初看到Business Analyst以為是數據分析相關的,後來仔細研究JD才發現是類似管顧那種的BA。
個案具體內容我有點忘了,但大概是如何在新市場 launch 業務那類。
整體來說面試內容不會到很難,但因為沒預料到是全英文+面試過程COO全程面無表情,當下其實壓力蠻大。(我覺得他沒有要擺黑臉,只是本來就長比較嚴肅XD)。面試結束後他有和我閒聊,也給了一些Feedback,感覺的出來是蠻厲害的人。後來去查了一下,前幾手實習生後續的發展都很不錯,如果有機會錄取的話感覺可以學到很多。
PChome, 技術部產品分析實習生(暑期實習)
面試時間:2024 年5月
面試語言:中文
面試形式:實體團體面試(一位部門主管,五位面試者)
面試內容:
- 部門與職責介紹
- 喜歡的 App/軟體/服務
- 挫折經驗
- 好的 PM 應具備的特質
- GenAI 使用經驗
- Q&A
面試耗時一小時多一點。
一開始主管介紹部門+職責內容大概佔了一半的時間,能感覺出是很用心的主管。也有很多交流,面試者邊問問題、他邊介紹。整體體驗很棒。介紹完之後才進入答題環節。
結語
大學會開始想找實習的初衷其實蠻蠢的。具體理由如下:
想賺錢
聽說申請研究所會看,感覺找工作也很重要
管院大家都在投,跟風投一下
運氣不錯,幸運獲得了不少機會,也浪費了很多機會。
這幾年在面試與實習的過程中,除了經歷上的累積,最大的收穫是更了解自己喜歡什麼。起初完全沒有方向,打開金控暑期的職缺表單就是憑感覺亂填一通,感覺聽起來有趣、好像有未來性,就都先投再說。但也正是在一次次的試錯、一次次與人的互動之中,才會隱約感受到自己是來對了地方,或者是幹我以後絕對不要在這種地方工作。
比起單純的累積經歷,現在更有感的是:實習是一個可以用相對低的成本去探索、嘗試的管道。工作上的容錯率相對高,與同事沒有明顯的利益衝突,可以沒太多包袱地互動、學習,也能在短時間內觀察職場上的互動與感受公司文化,甚至看見自己在壓力底下會怎麼反應,收穫確實族繁不及備載。尤其當有機會換了幾個不同的環境後,那些公司之間的差異、細節,都會讓人覺得非常有趣。
現在回頭看來,能夠在學生時期自由地穿梭於不同公司、甚至不同產業,這種「一腳踏進去試試看」的自由,真的是非常奢侈、也是非常值得珍惜的。
本文經 HsuWHH 授權
文章來源:實習面試紀錄:本土各大金控、數據分析類職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