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前先搞懂你自己!3個關鍵步驟讓你不再瞎投履歷
鼓勵求職者在找工作時扮演主動角色,不只是接受公司條件,而是選擇真正想要的職涯方向。透過認識自己的優勢、分析適合的工作類型、對照理想職缺,幫助你清楚定位,提升面試表現。


文章目錄



《前言:求職找工作|選擇你想要的,而不是接受別人給予的》
日安,我的朋友,我是石頭哥—你的職涯導師。 昨天我們聊到年後離職的思考方向,許多人在經歷職場轉換後,選擇休息一段時間再重新出發。原本今天,我想與你深入聊聊面試前的準備。
這是一個機會,可以讓你展現過往的努力與潛能,同時也是一場「職涯規劃的測試」,看看你對自己的了解有多深。
但是,基於石頭哥一向都認為求職找工作,你也可以扮演主動的角色,選擇你希望的工作,談出你想要的薪資,而不是一味回應:「沒問題,依公司的規定。」倘若如此,你很可能會被侷限在低薪的框架中,失去對職涯方向的掌控權。因此今天,改為跟你一起探討如何讓你的求職之路充滿主動性和智慧!
準備好紙筆,讓我們從找工作到面試,逐步梳理出清晰的方向吧!
♟模組類別:面試準備
♟適合對象:希望在求職的過程中更能清晰了解自己的能耐、自我的定位,同時也能藉此文章掌握到面試的技巧。
《3個核心步驟:認清自己,選擇適合的方向》
1. 認清自己的強項與目標
- 提問自己:擅長什麼?喜歡做什麼?
寫下三件你過去完成得很成功的事,並分析這些成就中所展現的技能。例如,你是否擅長組織團隊?還是能在壓力下快速完成工作?
- 工具運用:SWOT 分析法
延伸閱讀:
如何用SWOT分析職場優劣勢,找到最適合的工作?
連結: [https://www.todo168.org/career-swot-jobskill]
摘要:
本文從SWOT的四大構面出發,剖析如何運用該方法找尋職場定位。透過詳細案例解讀,你將學會如何盤點自身的技能,找到能發揮優勢的職位,並制定具體的行動計劃。
2. 分析你的工作類型匹配度
石頭哥列舉幾個題目,協助你透過測試,可以初步了解自己適合的工作類型。
- 日常生活測試: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類型
石頭哥設計了一組簡單的測試題目,透過以下測試題目,可以幫助你初步了解自己適合的工作類型。前四題為經典設計,後四題則聚焦在日常工作的規律性與變化性,幫助你更精準地認識自己。
A. 朋友約你下週六來去爬你從未去過的抹茶山,你會怎麼做?
1. 充滿好奇詢問可以看到什麼自然美景。
2. 想到自己從未爬過山,只好忍痛放棄。
B. 看完這些自然美景,引起你的興趣想要去,但是來回腳程六小時,你只挑戰過三小時,請問你會怎麼做?
1. 詢問自己可以只挑戰三小時路程嗎?
2. 暫時婉拒,因為超出自己的體能極限。
C. 在旅遊途中,看到一艘遊艇準備開往大海,大家都排隊等登船,你會怎麼做?
1. 感覺蠻有趣的,立馬買票登船去玩玩。
2. 到底他停靠哪些地方,我完全不清楚,還是算了。
D. 有兩座郊山步道,你都沒去過,來回腳程三小時以內。一座沿途都有公里數指標,一座只有轉彎處有指標。你最優先選擇哪一個?
1. 有公里數指標的步道。
2. 只有轉彎處有指標的步道。
E. 如果每天的工作內容需要處理大量重複性的例行公事,你會怎麼做?
1. 喜歡規律,覺得可以接受。
2. 感到無聊,難以投入。
F. 一份工作每天的內容都無法預測,可能帶來許多挑戰,你會怎麼看?
1. 非常期待,喜歡解決新問題。
2. 覺得壓力太大,難以負荷。
G. 面對需要詳細記錄流程的工作,你的態度是什麼?
1. 很有興趣,願意一步步記錄。
2. 不太喜歡,覺得過於瑣碎。
H. 如果每天的工作要求靈活處理突發事件,你會覺得如何?
1. 充滿新鮮感,願意接受挑戰。
2. 缺乏安全感,難以適應。
- 解讀結果:
1. 如果選擇多數偏向 1:
- 你可能更喜歡變化多端、富有挑戰的工作環境,例如業務拓展、創意設計或產品開發。
2. 如果選擇多數偏向 2:
- 你可能更適合穩定性高、流程規範明確的工作環境,例如行政管理、流程控制或數據分析。
這些選擇能幫助你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在職場中的偏好與定位,進而更有目標地尋找理想職缺。
3. 重新審視理想職缺是否匹配強項
- 對照職缺:找到你的優勢領域
瀏覽 1111 人力銀行,記下幾個理想職缺,問問自己:
- 是否吻合你的強項?
- 這些職缺是否能帶來成長?
- 該公司是否符合你的價值觀?
《初階與中階職涯,石頭哥給你的建議》
初階職涯(1-3年):探索與學習為核心目標
對於初入職場的朋友,這段時間應該重點放在探索與學習上,就算你每半年更換一個工作都不打緊。以下是石頭哥的建議:
1. 廣泛嘗試,了解自己的興趣與能力:
不要侷限於單一領域,可以選擇學習機會豐富的工作,了解自己在不同情境中的表現。
2. 專注於基礎技能的累積:
這些技能包括時間管理、溝通能力與基本的專業技能,例如軟體應用或流程優化。
3. 建立人脈與專業關係:
主動參與公司內部活動,並與資深同事建立良好的互動,這將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石。
- 為什麼這樣建議?
這階段的目標不是單純賺錢,而是建立核心競爭力,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只有根基紮得夠穩夠深,未來升遷才不會只是遙不可及。當然,這階段面對資方給的薪資也不宜過低,否則你後續面試時的薪資談判會很難爭取到更高薪資的。
中階職涯(3-6年):升職與挑戰基層主管角色
職場前三年,重點在於找到你想蓋房子的地點(你的定位)。倘若你一開始就很清楚自己擅長什麼、喜歡什麼、也數意在某個領域發展,那麼你的前三年就會是不斷的深挖地基,讓自己在未來蓋上21層樓。當然,如果你大學時期都沒有參加過寒暑假實習,那麼你只能花三年探索自己喜歡的職務、能勝任的工作類型…等等。
當你在職場已有一定的累積,應該開始尋求主管的角色挑戰看看,這不光是因為分紅走到越高階就會大於你的薪資,而是因為高度不同,你看的視角、寬廣度、思慮的深遠度會完全不同,更因為你站在小群峰的山頂,更容易被別人發現到你的長處,你更能發現機會、統整資源、累積財富。
1. 嘗試承擔管理責任:
主動請纓參與團隊項目管理,這不僅提升你的領導力,也讓高層主管看到你的潛力。
2. 規劃未來的專業方向:
問問自己是否有意願在這個領域深耕,還是尋求其他可能性。
本文經 石頭哥 授權
文章來源:面試指南|找工作與面試前,你應該進行哪些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