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外增加工作量, 主管是在凹你還是培養你?
這篇文章探討了職場中額外增加工作量的合理性,建議將重點放在額外工作是否有助於個人發展目標,而非糾結於合理性。強調保持專業實力與競爭力,才能在不健康環境中主動選擇轉職。
文章目錄
最近聽到的一個職場故事是關於下屬對主管的工作分配感到不滿,於是離職後在網路上寫下主管的種種不合理之處,並附上一個錄音檔,裡面紀錄的是一次關於工作分配的討論。從錄音檔中聽到的是下屬針對幾個新增的工作項目提出疑問,詢問主管為何這些本來是由別人做的工作現在需要由他來做。主管則表示這些工作的屬性本來就跟下屬的職能吻合,在發現下屬的工作時間還有餘裕時,把這些工作挪過來給他沒有不合理之處,雙方爭執不下。整件事誰是誰非沒辦法透過一個錄音檔來判斷,但這個事件中呈現的是很常見的、主管和下屬間關於工作量分配的不同看法,大部分的職場工作者一定都有過類似的經歷。「額外增加工作量」這件事真的這麼不合理嗎?主管到底是在凹你還是為了培養你?我是這麼看的……
市場是變動的,工作分配沒有這麼絕對
公司的營運方式及組織劃分常常需要因應市場的變動做調整,因此針對各職位的工作內容分配不會萬年不變,在變動的過程中有灰色地帶的工作量需要大家一起分擔也是常態。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公司在職缺描述上會提出「要能適應快速變動的環境」「有創業者心態」「靈活」「開放心胸」等態度面的要求,希望找進公司的人要有彈性和意願跟著公司一起變動。想在競爭性高的產業裡工作就需要有心理準備,才不會進入夢寐以求的公司後才感覺公司很亂,一直在改。
額外工作的合理性很難判斷,需要看的是有沒有符合個人發展目標
額外增加的工作是不是合理其實沒有這麼容易判斷,所有跟公司相關的工作項目都有一個角度能包裝成學習成長的機會,而主管特別請你幫忙的非公事雖然明顯不合理,基於人情又很難開口拒絕。因此,我認為沒有必要一直糾結合理性的問題,反而是需要花時間想多做這些事能不能幫助達成個人發展目標。
在我的行銷工作職涯中,很多時候都要承擔職責外的工作項目。有時候是跨品牌資料整合,有時候是跨部門專案,也曾經應主管要求幫他管理的其他部門做簡報,只因為主管不滿意該負責人的簡報內容。職涯初期遇到這樣的狀況,我總是邊加班心裡邊質疑:「為什麼這些事都是加給我?因為我比較好說話嗎?」直到某一天我突然想通:「不對,主管平常做事這麼嚴謹、這麼在乎部門的表現,絕對不會只是為了方便而把工作隨便推出來。他把這些額外的工作交給我,可能是因為他比較信任我。」同時,我也發現,幫主管製作簡報的過程中,有很多機會聽他描述對公司策略的看法。在職涯發展階段的我,需要主管的信任嗎?需要!有機會學習從主管的角度來看事情不好嗎?滿好的!因此,在這家公司的幾年裡,我一直擔任額外負擔很多工作的角色,而且從中收穫很多,不管是實質的加薪升職,或是無形的見識增長。因為看出承擔額外工作能幫我達到職涯提升的目標,我樂於接受。
發生在朋友身上的案例則是,某份工作期間主管常常請他幫忙在午休時去繳家裡的水電費。雖然覺得不合理,但基於人情他也沒有拒絕,想著就當成中午出去走走。後來他離開公司到國外遊學了一段時間,回到台灣後重新求職,卻面臨一直找不到理想工作的困境,是原本的主管在他需要的時候提供了工作機會,這是當初沒有因為不合理的額外工作跟主管撕破臉而累積下來的情面。
這些案例不是在洗腦職場工作者任何增加的工作都有好處、都要接受,更不是想合理化「慣老闆」的行為。想提醒的是,在職場環境健康的狀況下,可以從自己的發展目標著眼,試著從額外增加的工作中找出能幫助自己提升的機會點。
有競爭力才有主導權
那如果職場環境已經不健康了呢?如果主管只是不吭聲的把工作加進來,被詢問時還用貶損的方式來回應呢?我認為,額外工作的合理性不需要糾結,但主管溝通額外工作的態度卻不能忽略。很多時候讓人受不了的不是額外增加的工作量,而是主管的溝通態度和方式。主管的態度如何我們沒辦法控制,能確保的是自身專業實力的累積,讓自己在求職市場上保持競爭力,身陷不合理的職場環境時才有主導權做出轉職的選擇,而不是只能被動地忍受。
—轉自額外增加工作量, 主管是在凹你還是培養你? | 職涯會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