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抗壓,而是世界在改變!造成焦慮習慣的三個世代差異
常說年輕人抗壓性低,但真是如此嗎?相較於父母的年代,人們生活的方式有了大幅度的轉變,科技發展讓一切都變得快速,而「資訊」與「效率」讓現代人養成了容易焦慮的習慣。
文章目錄
前陣子很紅的抖音影片中,Z 世代經歷朝九晚五的工作,沒有自己的生活,覺得懷疑人生。
起初看到影片有點不以為意,想說這樣的工作時數不是很正常嗎?是不是年輕人現在比較不能吃苦?
後來想想,自己其實是隨著職涯的推移漸漸找到處理壓力的方法,所以不能以現在的抗壓性去比較,而是要去以初入職場時的心態來做比較。
所以回頭想想,自己好像曾經也這樣過,覺得自己每天渾渾噩噩,看不到未來,覺得壓力很大,但是還不至於壓力潰堤。
所以我開始反思,有沒有可能是世代的不同,導致現代的年輕人更焦慮?是什麼改變了?
開始思考之前,我們先從焦慮來源開始思考。
我絕大多數的職場焦慮是來自於「對事情無法掌控的感覺」,背後的原理是左腦在作祟,因為 左腦更偏向於邏輯、結構化思考,當事物無法預測或控制時,便會產生焦慮。
如果事情不在計畫內,對於期望生活井然有序,更追求掌控時間的人,就會覺得很浮躁。
接著進入正題去瞭解為什麼世代的差異會讓年輕人抗壓程度不足?我覺得主要原因是這些。
職場上的變數比機會更多
大家一定有聽過一種說法「以前的人努力就會成功,現在的人努力不一定會成功」。
表示市場上的機會雖然變多了,但是變數變多了。
以前可能一間公司靠著一招半式可以撐好久,像是大同、中油這種。
這些老牌企業靠著早期的成功,就算沒有太多變化也可以撐著。
但是現在不一樣,新創公司可能不到幾年經不起產業變化的公司就倒了,想像是收攤的 Theranos、FTX、WeWork。
產業變化的變數變多了,嚴重的讓可控制因素和穩定性失衡。
這也就是為什麼常常年輕人覺得努力看不到未來,因為不確定性太高。
年輕人心裡想的可能是:我怎麼知道現在努力會有回報?我怎麼知道公司會不會倒掉?
過度追求效率,時間反成稀有資源
習慣是需要時間養成的,但是在時間稀缺的情況下,養成抗壓的習慣更困難。
以前的人在一間公司裡,動不動就能待到年資大到能當某個人的爸爸,反正公司成長速度和規模可以慢慢來,所以大家可以在一間公司持續發展,穩穩地升遷,慢慢培養抗壓性。
現在不要說撐那麼久,想要熬到資深都需要花更大的努力在更短的時間內速成。
所以在這個要求速成的時代,不容許年輕人經歷那個平緩的學習曲線。
今天就算公司允許好了,積極一點的年輕人也不允許自己這樣。
因為看 YouTube 一下就可以學會,看抖音快速的吸收片斷資訊照抄。
年輕人不習慣以前那種蹲馬步慢慢來的方式,應該也鮮少有主管會知道要教怎麼適應,因為變動速度快到自己都適應不來了,何況去拉別人一把。
在時間稀缺的情況下,適應與否可能不是主管在乎的,能不能速成成為即戰力才是重點。
而跳過了這個抗壓性慢慢成長的過程,就會導致心靈上更難以平衡。
大量資訊與多種可能性,反而迷失職涯方向
以前大家進入職場就是知道有階級,但是搞不清楚階級到底有幾等。
大概就是知道兩三年升遷一次,然後很多高職等的人有聽過沒看過。
偏偏人資好像深怕洩露底牌一樣,神祕兮兮。薪資不透明,升遷制度也很模糊。
不僅如此,競業的資訊不容易蒐集,有些人可能在公司做一輩子完全不知道競爭對手的待遇,更不用說去市場上了解有什麼新的機會。
但是現在不是這樣,資訊發達到過量的程度,真假難辨。
年輕人的比較對象不再只是同輩,而可能是其他公司的發展或待遇。
看到其他人領大把大把的鈔票,自己卻追不上車尾燈,再加上一堆雜訊干擾,根本找不到正確的方向,自然壓力大。
更容易焦慮的現代職場
所以總結來說:
- 市場變數變多導致的不確定性
- 時間變得更稀有導致學習更有壓力
- 資訊過度發達造成失控的比較心態
讓原本的左腦思維消化不良,不要說去想像未來了,短期的雜訊都處理不完了。
然後小事情都掌握不了,更別說掌握人生的方向,就變成惡性循環,壓力潰堤。
原本期待科技的進步可以帶來便利和幸福,沒想到卻背道而馳的徒增煩惱,而該如何緩解這些焦慮,變成了現代人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