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規劃長遠的職涯發展?首先要能綜觀全局!(下)
轉職壓力源自迷惘與現實拉扯,唯有掌握興趣、能力、價值三角,從內在出發,才能找出適合自己的職涯方向,避免陷入盲目追趕與錯誤選擇。


文章目錄



處理完職涯實際面,這篇想要探索的主題是生涯意義的層面。 想要找到有意義的工作、有使命感的工作、有價值感的工作, 甚至找到天命和天職,是不是真的很困難? 其實有許多理論和工具,都是想要用來回應這方面的問題。
【生命三角形:工作觀、自我觀、人生觀】
工作觀,是我們對於工作的看法。 透過內在與外在三角形,我們已經對工作有完整的了解, 接下來仔細談談自我和人生的部分。
【自我觀】
自我觀要談的是:我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在現在的生命中,我們是否已經成為自己也會喜歡的大人了呢? 還是我們不曉得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很多人會陷入自己和別人的比較,進職場之後又更明顯: A比我帥、B身材比我好、C比我有錢、D學歷比我高、E買了一台名車、 F上個月剛買房,家人還幫他付頭期款!
更別說和主管同事之間、明裡暗裡的攀比, 在感覺獲勝的那一瞬間開心了片刻, 然後又自己發現這是一種虛無的喜悅、如同煙花般短暫。 繼續回到無限比較的輪迴當中。 很多人問我該怎麼改變比較心態, 心理學的方法有很多,但我想要介紹的一種方法是: 找到你想要成為的自己。
為什麼會和其他人比較? 比較其實可以是一件中性的事, 許多事情都透過比較而了解差異、了解定位, 藉由比較,很多人讓自己更有動力、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 恰如其分的健康比較,並不會帶來太大的問題。 但就壞在比較過度,失去自信、影響心情。 為什麼一直和別人比?因為我們沒有明確的比較基準和目標。
理想的目標是和期望的自我比較,努力朝向自己喜歡的模樣前進。 簡單來說就是自己跟自己比,但又要如何做呢? 在生涯諮商的領域中,生涯建構大師Savickas研發了一系列的問題, 透過這些提問,從我們喜歡的人物角色開始,提煉出我們想要成為的自己。 學習了原始的題目,之後我自己在應用的時候, 又融合了敘事、焦點解決、NLP的技術,讓問題角度變得更豐富。
這時代很多人說要做自己,但會不會有一種可能是: 大多數人其實也不清楚自己想要成為怎麼樣的自己。 導致最後追逐的是其他人說服他的目標, 活在一種假象的追逐當中。 你想要成為的自己,是從你靈魂的聲音中,提煉出來的答案。 不是其他人的意見、不是從其他人那裏繼承的主張。 專業的諮詢師可以協助你拼湊碎片,加速描繪出自我圖案的過程。 如果我們現在的生活,和過去的自我脫節、和未來嚮往的自我脫節, 此刻的生命被切割獨立出來,和過去與未來毫無相關, 活在此時此刻的我們,當然會覺得非常迷惘、毫無動力。 因為你現在過的生活並不是你自己。
我跟一些來訪者談的時候,通常是大家工作最痛苦的時期。 為了工作,很多過去的興趣和喜好、未來想做的夢,全部都捨棄了。 只剩下現在一天八小時、十小時的工作。 我就會請他們重新開始接觸那些,單純喜歡的人事物。
當我們重新找到自我和現在生活的連結, 才會重新換發生機,找到能量和動力。
【人生觀:生命故事】
我們想要如何寫下自己生命故事下個章節的劇情? 目前生活中的不同層面,是否還有想要提升的目標? 除了工作以外,其他面向有沒有也讓自己滿意? 關乎人生的意義、人生整體的圓滿, 常常是進入職場一段時間的人,後續想要尋找的目標。
一個人的動力、使命感、意義感、價值感, 很可能跟他的生命故事有關。 曾經讓我們很痛的故事, 可能會成為我們後來最想說的故事。
有朋友說我很幸運,那麼早就找到自己喜歡的道路。 我確實是幸運的,但從剛開始思考未來到終於確定,也花了十年時間。 這十年中,我每天還是讀書、還是工作,但依然懷抱著心中的迷惘生活。 我很明確的知道這些不是我有熱情的事, 但又不曉得我有熱情的事物在哪裡? 難道我要繼續做這些事情來生活嗎? 我是一個非常需要目標的人, 但我卻服從一個並不那麼認定的目標生活。
面對心中的質疑,我毫無頭緒。 這似乎是一個太過困難、太過龐大的問題, 因為完全不了解該從何著手,只好回到日常的讀書和工作中, 持續逃避心中的困惑。 有時候人選擇忙碌, 其實是為了逃避一些,他不想面對的問題。
【熱情、天賦、使命、召喚…這些可能隱藏在我們曾經的痛苦中】
直到陰錯陽差踏入這個領域為止,長久的迷茫才撥雲見日。 最讓我痛苦的方向迷茫問題,成為我現在的工作。 因為曾經受困十年,所以我知道沒有方向的人多麼痛苦, 多麼想要找到一個自己可以認定的方向前進。 於是對我來說,幫助別人尋找方向,成為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幫助別人的同時,也許也安慰了過去的自己。
而且我也發現,我們的痛苦當中,隱含了許多線索。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經歷大大小小的辛苦的困難。 有些是來自於外界、環境和他人,但有些可能來自於自己。 什麼意思呢? 我們越有天賦的領域、越重視的領域,通常越敏銳、感受力越強。 對於藝術非常講究的朋友,看到醜陋的設計就會難以忍受。
有些人對於他人的情緒非常敏感,甚至想要迴避人群,我也曾是如此。 因為太容易感染情緒,我曾經迴避了心理師的路線。 對他人情緒太敏感的朋友說,他下班之後只想躲在家裡一個人獨處。 除此之外,我很嚮往一切美好的感情,不論是愛情、友情、親情。 我對於愛和情感太過敏銳。可以感受到情感是否真實、是否深刻, 所以面對現實總是感到失落,曾經完全封印內在的感受。
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沒有感覺的人,這樣我就不會失落了。 但是這些因為對情感非常嚮往而衍伸出來的痛苦, 並沒有在我選擇迴避的時候,這份渴望就消失無蹤。 直到我理解這正是我的天賦、我的追求, 才開始接納自己的模樣,開始面對真正的自己。
我們以為這些痛苦是詛咒、是我們的問題, 但也許正是因為我們有天賦、或者我們很在乎, 所以明明經歷一樣的事件、看見一樣的事物, 我們就是比別人反應更強、比別人難以忍受。 面對生涯迷茫的問題,很多人可以忍受、或是做出一個實際的決定。 但我卻總是想要找到真正有熱情和天賦的事情投入, 不斷尋找、不斷鑽研,甚至因為思考這些而痛苦。 但這就是屬於我的天賦、我的獨特風格、我的故事。
你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命故事了嗎? 你過去的故事有哪些劇情呢?你喜歡那些、不想要哪些? 在生命的下個章節,你會想要怎麼進行這個故事呢? 不要放棄寫故事的權力。 每個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作者、自己電影的導演, 當我們重新拿起筆來、握住自己的選擇, 就能開始創作未來想要的劇本。
原文來自:https://hermitcantus.blogspot.com/2020/03/blog-post_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