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就  一  直  前  進  的  你

成  就  一  直  前  進  的  你

loanding...

首頁>升薪兵法>安靜離職真相:努力與回報無關,誰還想拚命?

安靜離職真相:努力與回報無關,誰還想拚命?

這篇文章談「安靜離職」:員工因努力與回報失衡而只做最低限度。關鍵在於建立「努力=成長」的制度,透過認可與成長機會,讓員工重新投入,選擇留下。

安靜離職真相:努力與回報無關,誰還想拚命?
share
share

「Zoe,這份提案你覺得怎麼樣?」

Zoe抬頭,看見主管期待的眼神,轉頭望向旁邊的同事Jerry。
Jerry沉默地看著電腦,手指懶洋洋地敲著鍵盤,眼神沒有焦點,像是一台省電模式的AI。

主管又問了一次,Jerry才像被叫魂一樣回過神來,勉強點了點頭,「嗯……挺好的吧。」

會議結束後,Zoe 拉住 Jerry:「欸,你最近怎麼回事?好像都不太說話,也不太主動提意見。」

Jerry聳聳肩,「就……這樣吧,反正我做多做少,薪水都一樣。」

Zoe眉頭一皺,「可是這樣下去,你的績效會受影響吧?」

「誰在乎績效?」Jerry 笑得無奈,「這公司又不是我的,我幹嘛要拼死拼活?能過一天是一天,反正薪水還是照領。」

Zoe瞬間無語。

這還是當初那個熱血積極的Jerry 嗎?

她開始注意到,好像不只Jerry,辦公室裡還有很多同事開始變得「無聲運行」——該做的事做完,但不會多做;該參加的會議參加,但不會發表意見。

這就是傳說中的「安靜離職」嗎?

她感到困惑,於是打給Alan,這個職場底層邏輯大師,看看他怎麼說。

【安靜離職的底層邏輯】

「Alan,你聽過『安靜離職』嗎?」Zoe 一坐下就迫不及待地問。

Alan微笑點頭,「當然。這其實是一種減法策略。」

「減法?」Zoe皺眉,「什麼意思?」

Alan拿起餐巾紙,畫了四個符號:

加法 → 員工願意多做,因為有成長空間或額外回報。

減法 → 員工選擇不做超出工作範圍的事,因為額外努力沒有回報。

乘法 → 團隊合作產生放大效應,個人價值增長。

除法 → 企業開始削減資源或人才,導致員工更沒動力。

「Jerry進入了減法模式,因為他發現,無論他做得多好,結果都一樣。這時候,他的大腦選擇了經濟學家的對錯觀——如果努力與回報不成正比,那就不努力了。」

Zoe恍然大悟,「所以……他不是懶惰,而是理性選擇了躺平?」

Alan點點頭,「如果公司沒有給他成長的可能性或額外的激勵機制,他當然不會浪費力氣。」

【破解安靜離職:如何重燃動力?】

「但我總不能讓大家都變成佛系員工吧?」Zoe 苦惱地問。

Alan笑了,「這就要看系統思維了。」

第一步:找到「因果鏈」

  • Jerry 變佛系,是因為「做多做少,沒差」。
  • 這背後可能來自公司的獎勵制度、管理方式,甚至企業文化。

第二步:創造「增強回路」

  • 如果Jerry 能看到「努力 = 成長」,他就會重啟加法模式。
  • 但如果沒有這條路,他只會繼續選擇減法模式。

第三步:假設—驗證—結論—調整

  • 假設:「如果 Jerry 看到自己的努力被認可,他會願意做更多嗎?」
  • 驗證:試著在小範圍內,讓他參與更有價值的專案,看看他的反應。
  • 結論:如果他願意投入,那代表他只是沒看到未來,而不是不想努力。
  • 調整:在團隊內推動「努力與回報掛鉤」的制度,讓大家看見「多做真的有差」。

【Zoe的行動計畫】

這天回到辦公室,Zoe開始測試Alan 給的方法。

她找了一個新的行銷專案,主動問Jerry:「這個案子有你的專長部分,你有興趣一起做嗎?」

Jerry挑眉,「我的專長?」

「對啊,你上次分析數據的能力很厲害,我覺得可以試試你的方法,說不定能讓結果更好。」

Jerry頓了頓,眼神閃過一絲興奮。這是第一次,有人真心覺得他的能力有價值。

「……好吧,那我來看看。」他終於點頭。

幾天後,Jerry居然主動加班整理數據,還在會議上發表了自己的分析。

Zoe看到他的變化,心裡有點開心。她發現,所謂的「安靜離職」,有時候不是員工真的不在乎,而是他們看不到努力的意義。

她發了一條訊息給 Alan:「你說對了,他不是不努力,他只是找不到值得努力的理由。」

Alan回了一個笑臉,「恭喜妳,妳成功讓他進入了『乘法模式』。」

【結語:如何破解安靜離職?】

1. 找到原因,而不是怪罪態度

  • 員工不是懶惰,而是回報機制出了問題。
  • 如果公司不提供成長空間,員工自然選擇減法模式。

2. 創造增強回路

  • 讓員工看到「努力 = 成長」,才能激發內在動機。
  • 透過獎勵、學習機會、專案參與來讓大家重燃熱情。

3. 運用系統思維,建立長效機制

  • 如果組織文化鼓勵「多做多得」,員工才願意進入加法與乘法模式。
  • 否則,企業只能在「員工默默躺平,領完薪水就走人」的循環中困住。

【後記:職場的價值,不只是生存,而是成長】

Zoe看著Jerry 在會議上侃侃而談,終於明白了一件事——安靜離職不是員工的錯,而是環境讓他們選擇這條路。

但當有人願意打破這個模式,讓他們看到希望,他們仍然會願意重新啟動自己。

她打開筆記本,寫下了一行話——

「當環境給予價值,人才才會選擇留下。」

這一次,她知道該怎麼讓辦公室恢復生氣了。

本文經 Alan大叔 授權
文章來源:「安靜離職」如果努力與回報無關,員工當然選擇不努力

|九大職能星|找出你的職場潛力!

圖片來源 / Freepik.com

上一篇: 職場負能量退散!2重點提升工作同理心打造神隊友 下一篇: 新創公司該怎麼選擇合適的員工呢?

你可能會喜歡的文章

author

作者簡介

我是Alan大叔 / 熱愛學習與分享;學習讓我打開知識邊界,分享讓我打開心靈枷鎖

熱愛閱讀與寫作,樂於分享心得與見解。在職場打滾多年,我以真誠的筆觸記錄所見所聞,提供實用的經驗與建議,幫助讀者在職場少走冤枉路。閒暇時,我喜歡透過攝影捕捉生活的美好,也熱愛騎單車享受自由與探索的樂趣。寫作對我而言不只是分享,更是一種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期待透過文字與更多人產生共鳴,一起成長、前行!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