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就  一  直  前  進  的  你

成  就  一  直  前  進  的  你

loanding...

首頁>下班趣>學會理智做決定!善用「10-10-10法則」擺脫衝動魔鬼

學會理智做決定!善用「10-10-10法則」擺脫衝動魔鬼

自律的核心在於「做決定」的能力。面對誘惑與目標之間的抉擇時,我們常受情緒主導而衝動決定。10─10─10法則透過3個自我提問,重新聚焦長遠目標,減少衝動與後悔,讓每一次選擇更貼近理想中的自己。

學會理智做決定!善用「10-10-10法則」擺脫衝動魔鬼
share
share

在討論自律的時候, 通常會包括自制力、韌性和毅力,這幾樣確實是自律的核心。但若把它們一一剝開,會發現自律最根本的核心,其實就是「做決定」的能力。我們最終所做出的決定,將展示自己延遲滿足的能力與意願,也證明了是否能自我控制、是否願意堅持自己的目標。

每一天,我們都需要在兩個相對選項中進行選擇。要不持續跟著計畫前進,要不就屈服於衝動和誘惑。屈服就代表(暫時)放棄計畫。

當你已經設定具體、可實現的目標,並確定想完成的任務,腦海中能浮現自己未來理想的樣貌時,為了培養理想中未來擁有的技能與習慣,從現在開始需要做很多決定。

「10─10─10法則」是一個很棒的工具,能夠幫助各位做出與目標相符的決定。在堅持目標與服從誘惑之間搖擺不定時,這個工具將會鼓勵各位堅持下去。

 

什麼是10─10─10法則?

我們經常情緒化地做決定,而這件事本身稱不上好或壞。情緒是我們本身的一部分,對人性來說極為重要。

但我們的情緒著重於當下。我們關心現在正在發生的事,並且用最快的方法,讓自己感覺更好。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在壓力大的時候會吃垃圾食物,有些人被激怒後會對人口出狂言,這就像是釋放壓力。

讓情緒主導自己的決定,會導致遺憾的後果。10─10─10法則將擴展我們的視野,並鼓勵我們以理性來降低情緒帶來的影響。這個法則是這樣的:

當面臨要堅持計畫,或者屈服於衝動時,問自己以下3個問題:

  1. 10分鐘後,我會對自己的決定有何感想?
  2. 10小時後,我會對自己的決定有何感想?
  3. 10天後,我會對我的決定有何感想?

如果屈服於自己的衝動、放棄維持自律並追求即時的滿足,可能在10分鐘內會感到快樂。但10個小時後,距離做決定已有一段時間,可能會覺得後悔。10天後呢?甚至可能承認:「嗯,那是一個很糟的決定。」

例如,假設你試著遠離垃圾食物,但有人帶了一盒甜甜圈到辦公室。剛好你最喜歡吃的就是甜甜圈,現在你可以做出選擇。

如果放棄維持自律並吃下一個甜甜圈,10分鐘後可能會感到滿足。但在10小時後,一想到原先設定的目標,可能就已經開始後悔了。10天後,想到那個該死的衝動而引起的決定,甚至可能會羞愧地承認:「那真是一個大錯誤。

10─10─10法則鼓勵我們提前考慮這些感受,讓我們免去做出糟糕的決定所帶來的後悔跟丟臉。

 

10─10─10法則可提升自我掌控力

10─10─10法則能拓展我們的思考範圍,迫使我們被即時的情緒左右時,以更長遠的觀點來看。

有時候,我們的情緒太過強烈,所引發的衝動也過於猛烈,因此需要刻意與這些情緒拉開距離,才能重新找回理性與判斷。唯有保持這種距離,才能在想放棄的時刻,依然維持自律、忠於初衷與目標。

情緒化的那個自己,往往難以意識到當下決定所帶來的未來後果。他只關注「現在想要什麼」,而且「立刻就要」。即使隱約知道會有後果,也會選擇無視,心想:「到時候再說吧。」這種過度專注於當下的傾向,往往助長了衝動行為。

10─10─10法則能破除這種衝動模式,藉由延伸自己的時間視角,迫使我們從「理想中的未來自己」的觀點來思考:「根據我想達成的目標,根據我渴望成為的樣子,我現在做的決定正確嗎?」它鼓勵我們運用理性與判斷力來平衡情緒,從而提升自我掌控力。

自律並非單靠意志力,而是懂得在每個關鍵時刻做出與目標一致的決定。10─10─10法則是一種自我覺察的練習,它幫助我們從當下的情緒中抽離,站在更長遠的時間線上審視行為後果。

 

本文摘錄自:《零壓力的獨自升級》,作者: 戴蒙.札哈里斯,樂金文化

 

上一篇: 家裡越亂,代價越高?你正在承受的6大影響

你可能會喜歡的文章

author

作者簡介

我是樂金文化 / 讓好書不寂寞

樂金文化,創立於2019年,我們秉持編輯專業和文化使命,探索世界重要的問題、思想與趨勢,透過引介、出版海內外的優質好書,引領讀者邁向富足人生。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