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就  一  直  前  進  的  你

成  就  一  直  前  進  的  你

loanding...

首頁>升薪兵法>辨識黃金「決定點」讓工作事半功倍!

辨識黃金「決定點」讓工作事半功倍!

我們的大腦經常處於「自動駕駛」的狀態,本意是為了節省力氣,卻無意間降低了效率。 為了提升生產力,需要在重要時機將主導權取回,而我們需要學會的,便是認識並把握這些黃金決定點。

辨識黃金「決定點」讓工作事半功倍!
share
share

這樣的早上,你也許不陌生...

一大早打開電子郵件收件匣,看到十幾封新郵件,有些複雜、有些簡單,可以依照事情的輕重緩急處理。但如果你是能力、執行力過人的優秀員工,或許想在一天之內,將那些需要謹慎處理,且相當複雜的郵件一次處理完畢。

但早晨會議即將開始,被燃起的工作魂的你,難以放下手邊的工作,心裡想著「再處理一下下就好」,就這樣5分鐘、10分鐘過去,著急於眼前未完成的工作,又來不及準備會議內容,只能急匆匆的衝往會議室,整個心思都掛在那幾封郵件上......

整個早上下來,你除了開了一場沒有效率的會議,也沒能將信件處理完,而這一切都是「自動模式運作」,讓你無法作出有效運用時間的策略決定,若不改變自動駕駛模式,便很難在各項大小事務之間,辨識出那些決定點時刻。

該如何作才能在一天之中,運用最少的時間,達到最大的工作效益呢?

 

大腦自動化模式,按照慣例行事

在絕大部分的時間中,我們都是在自動模式下運作——我們的思考、感覺和行為,都是無意識地依循著自己的慣例。「無意識」指的是心智或大腦在沒有特別意會的情況下執行工作,意思不是指我們的行為不經大腦思考,而是指已經很通曉、熟練了,因此不怎麼需要意識監控。

從使用牙線潔牙,到回覆一天的電子郵件,我們所做的每件事,幾乎都是依循神經例行程序(neural routines),它們就像人體版本的電腦程式,指引我們的思考、感覺和行為。我們以某種程度的自動化模式來執行這些例行事務,未經意識檢視或考慮這麼做是否有道理。就像電腦程式一樣,一旦我們啟動了神經例行程序,就會一直執行,直到完成或中斷為止。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記者查爾斯.杜希格(Charles Duhigg),在暢銷著作《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The Power of Habits)中指出,我們可能變得很像自動機器,而且往往不自知。

杜希格解釋,我們往往在提示下,如同奴隸般作出反應。例如,假設你今晚得在下班回家途中買些日用品,當你開車前往賣場時,大概都沒有思考途中的每個動作,包含需要多用力踩煞車,或是得在何時向四周查看等。

你輕易就能夠做好這些動作,而且在做這些動作時,你的心思幾乎完全聚焦在別的事情上,例如一直在想等等要買些什麼。等你在賣場的停車場下了車,若你和多數人一樣,大概連想都沒想,就把車鑰匙放入衣服口袋中。

稍後,你也許會想到:我剛才到底有沒有把車鑰匙拔出來,放進口袋裡?然後,你會把手伸進口袋裡,結果八九不離十,鑰匙通常就在那裡。這一切,顯示出你是多麼「自動」地把車鑰匙放進口袋裡。

 

別為了節省五分鐘,瞎忙一整個小時

想要創造出每天高效率的幾個小時,策略很簡單:你應該學會認知到,每天有一些時刻,你有機會和能力選擇如何使用時間。簡單來說,這些珍貴的時刻,出現在一項事務結束或被打斷時,例如當你講完一通電話時,你「可以」選擇接下來要做什麼事,是應該先回一封電子郵件,或是先為一場會議做準備?

根據我的經驗,我們往往匆匆略過這些時刻(本書稱為「決定點」),為的是趕快做我們覺得「有生產力」的事。匆匆略過事務與事務間的決定點,可能會節省你五分鐘的時間,卻讓你開始做「錯誤」的事情,也就是不該在當下做的事。結果,節省了五分鐘,可能讓你瞎忙了一個小時。

不過,在忙碌的上班人生中,我們感覺分秒必爭,若不節省那五分鐘,當下覺得可惜與損失感可能會更強烈。反觀,在那「錯誤」的一小時當中,我們絕大部分的時間都處於自動駕駛模式下,所以損失感反而會沒那麼強烈。不幸的是,多數人浪費了不少小時先做不要緊或無法在分配時間內完成的工作。

由於我們太常處於自動駕駛模式下,在一天當中,往往沒有多少次能有效使用意識資源,好好決定接下來該做什麼事。我們必須辨識並把握這些決定點。

 

黃金「決定點」出現在什麼時候?

既然決定點可以提高效率,那它會在什麼時候出現呢?

當你面對電腦螢幕閱讀電子郵件,以及轉過頭去面對你的太太,聽她說要和朋友出去聚會的計劃,我們無法同時做到這兩個動作。這是兩套不能同時執行的例行程序,一個是要你像殭屍般,全神貫注地和電子郵件收件者進行想像的談話,另一個則是需要你作出回應,和另一半進行現場交談。

這兩種行為不能並存,所以我們的意識能力便出現,作出選擇與決定,把我們從衝突當中解救出來。當我們偵察到一個需要注意的衝突狀況時,大腦的特定區域——前扣帶迴皮層的背區(dors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就會變得活絡。

一些研究人員將此視為一種警訊系統,功能在於提醒大腦讓更多的意識資源上線運作。意識思考其實看起來只是一種臨時的替代作用,它是在較自動化處理功能面臨相互衝突的行動時,因為需要作出決定而出現解決問題的一種運作。

因此,決定點往往出現在衝突狀況發生時,無論是兩種自動行為相互衝突時,或是行為與目標相互衝突時。在這些時刻,我們可能會感覺自己被拉往許多不同方向。

由於決定點往往出現在衝突狀況發生時,所以它們可能會令人感覺不愉快。在前述的例子中,整理思緒寫完一封電子郵件,以及轉頭面對你重要的另一半、好好聽她/他說話,這兩件事可能是你平時都很喜歡做的事。但若是你曾經體驗過必須在兩種選擇中擇其一,我敢打賭,你一定有一、兩次覺得不耐煩,覺得當下這個決定點怎麼有點不愉快。

當手上有很多事要做時,如果覺察時間流逝而沒有進展,就會心生焦慮或內疚。正因為這些決定點可能令我們如此感到不安,所以我們才會傾向於快速略過,開始快快做另一件事。通常,也就是在這種時候,我們的時間運用出了錯。

但只要謹記當衝突裝況發生時,就是每一個踩下油門的時刻,就能好好把握時機創造每一次的加速點、提高工作效能,讓你充分利用一天8小時的黃金工作時間!

 

本文摘錄自:《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 神經科學家教你5種有效策略, 打造心智最佳狀態, 聰明完成當日關鍵工作 (暢銷新版)》,作者:喬許.戴維斯,大塊文化

上一篇: 工作太忙做不來?靠這3步驟讓老闆主動說不! 下一篇: 說半天對方卻聽不進去,敘述中你少了關鍵的Why!

你可能會喜歡的文章

author

作者簡介

我是大塊文化 / 大塊假我以文章

「大塊」所傳達的訊息是:「這家公司希望能為讀者提供些很有意思的閱讀——讓自己開闊,也好玩的閱讀。」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