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更高格局?9個啟發轉念的小方法
受不了每日按表操課、流水帳式的生活方式?或是你的職場能力總是在原地打轉?這時,不妨換個方式思考,用全新的觀點去行動,說不定能讓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以下分享在生活、職場和社會中,9個啟發你思考的小方法!
文章目錄
一、生活幸福思考法
1. 用心
我們經常說要用心觀察、用心思考、用心學習,那麼請問什麼是用心?
《觀察的藝術》的作者—羅伯.沃克(Rob Walker),我在他的書裡看到一個解釋。他說,用不用心的區別在於你是在接受這個世界原本的樣子,還是在觀察這樣的世界會對自己產生什麼影響。
就像看一本書,一字一句地看,甚至把一本書強行背下來,那不叫用心看。用心看是指在看的過程中反復思考幾個問題:這個作者到底是在回答什麼問題?這些問題我有嗎?如果我沒有,作者成功地讓我覺得這些問題確實是問題嗎?他的回答有說服力嗎?他的回答開拓了我看這些問題的視野嗎?如果開拓了視野,我原先的思考框架有什麼問題呢?
你會發現,帶著這些問題讀書時,我們不是在讀「書」,而是在透過外部的刺激來觀察「自己」的變化,這才叫用心讀書。
2. 幸福和快樂
快樂和幸福的區別在於,事情結束之後,有沒有提高能量和資訊的效率。
你想,「快樂」是指吃喝玩樂這些感官享受,享受完了就完了,快樂就結束了,人並沒有實質性的進步,需要靠下一次吃喝玩樂才能再次獲得快樂。而「幸福」就不一樣了,幸福來自一種能力提高的感受。
比如,找到了伴侶很幸福,這其實是一種提高的能力,因為你融入了一個共同體;經過艱苦努力考上了好大學很幸福,這是提高了資源獲取的能力。
快樂是一種成功獲取外部資源的感受,而幸福是一種成功提升內部能力的感受。從這個角度來說,幸福當然就要比快樂高級。
3. 愛自己
有一句話這麼說:「你怎麼愛你自己,就是在教別人怎麼愛你。」你整天把自己打理得乾淨俐落,別人才會想方設法誇你好看或者帥氣。你愛讀書、愛思考,別人才會送你書,或者認真對待你的見解。你愛美食,而且有精深的研究,別人才會請你吃美食,送你好食材。
別人愛你的方式,是由你自己決定的。
我們是在父愛、母愛裡成長的,父母之愛的特點是你缺什麼就給你什麼,而我們進入社會之後,情況就變了。在成人世界裡,自己沒有的東西,別人也不會給你,即使環境充滿了善意、資源、工具甚至愛,也是如此。這些東西,其實都只是「自我的放大器」。
所以你看,所謂的缺愛,其實就是我們對自己還不夠好。
二、職場工作思考法
4. 暗能力
什麼是暗能力?簡單來說,就是你做一件事會培養出其他的能力,雖然這些能力眼下不能變現,但是也許未來有一天,你會憑藉這些暗能力找到新的業務和賽道。
個人改行也好,企業轉型也罷,其實不是表面上的「改」和「轉」,而是找了一項新的業務,並實際應用原先就已經具有的暗能力。
比如說,阿里巴巴弄了「雙十一」,那就需要應付「雙十一」那天巨大的流量,網絡技術能力因此就變得很強,這是一個暗能力,因為過了這一天就用不太到了。過沒幾年,阿里一想,這個能力我可以對外販售啊,這是一個新業務啊——這就是後來的阿里雲。
「暗能力」這個詞,讓我想到一句話:「所有的奇蹟,其實都早有準備。」那麼請問,你有什麼「暗能力」呢?
5. 奧卡姆剃刀原理
有一個詞叫「奧卡姆剃刀原理」:若無必要,勿增實體。白話來說就是能簡單,就千萬別搞複雜。
例如一家公司的經營者可能會覺得,不是我想做得複雜,是的確有那麼多事要做,只好多設置崗位和部門,你這個奧卡姆剃刀原理不是廢話嗎?
其實增加一個部門或一個崗位的好處是看得見的,因為可以做的事情多了,但壞處是看不見的。比如,新部門會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而做一些沒必要的事,甚至會為了增加自己的存在感而做一些壞事,而這些東西剛開始都是看不見的。雖然每一次增加複雜性看似很必要,但是時間一長,就會損毀系統本身。
為什麼一間公司擴大了規模,效率都會下降?就是這個原因。
6. 榜樣
英文中「榜樣」這個詞是role model,直譯就是「角色模型」。奇怪,這個詞沒有優秀的意思啊?那榜樣到底是什麼呢?
一位女性在某個領域得到傑出成就,成了榜樣,這不一定是說我們都要向她學習——那個領域或許門檻非常高,而是說她開創了一種新的角色模型。以前,人們總以為女性在那個領域做不好,而他的成功打破了舊模型,製造了一個新模型——女性是可以的。
所以,她成功的意義不是因為她優秀所以成功那麼簡單,而是告訴所有人,這條路是通的,傳統上認為女性不適合,是毫無道理的規矩、框架。所以你看,榜樣的意義不是示範了一種成功的方式,而是給了整個世界一種新型的勇氣。
三、社會大眾思考法
7. 選擇
如果你面對兩個選項,很明顯地,A選項沒有比B選項好,那該怎麼選呢?答案是隨便選一個,然後把它變成一個好選擇。
這句話聽起來非常提神。為什麼?你想,我們習慣的思維是透過做選擇來過好這一生,但是回頭一看,你會發現,其實我們做出什麼選擇,往往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重要。
通常,我們面臨的都是以下兩種情況:第一種,是看似有得選,其實沒得選。比如,好學校就在那裡,但是我考不上,所以它並不是我在當下真實存在的選項。而第二種,是看似很重要,其實糾結來、糾結去,選哪個都差不多。
大多數時候,人最重要的不是做出什麼具體的選擇,而是努力把自己最終的選擇變成一個好選擇。
8. 小人
有一句話說,人生需要遇見四種人,分別是名師(指路)、貴人(相助)、親人(支持)。還有第四種呢?那就是小人(刺激)。這不符合我們傳統的價值觀啊!
照理說,你遇到小人搗鬼,要麼是快意恩仇報復回去,要麼就是雲淡風輕,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岡,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其實,大部分的人既沒有能力及時報復小人,也沒有胸懷真的把這件事放下。如果機緣好的話,這份小人給予的刺激,反而是前進的動力。
例如,創業的動機哪有那麼單純?我們當然是心懷理想的,但是絕大部分創業者除了理想之外,還有三樣東西:第一是賺錢的欲望,就是說單純的物質占有欲;第二是出人頭地的欲望,這其中有很多虛榮心的成分;第三是幹得好、氣死那幫小人的欲望。你看,這就是小人刺激的功勞了。
9. 創新
關於創新,通常我們有一個看法,就是年輕人是創新的主力軍,而年長的人往往會傾向於因循守舊,但是一位好萊塢製片人談到了另外一種可能。
在好萊塢,年長的導演反而更有膽量去創新。比如導演李安,六十多歲了,還敢嘗試用最新的120 幀電影技術拍攝《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在票房上,這部片應該算失敗了,但是沒關係,李安的歷史票房成績好,投資方會繼續大膽支持他,所以他可以不斷嘗試新手法、新技術。
設想一下,如果換成一個初到好萊塢的年輕人呢?那就不行了。一旦因為大膽創新而搞砸了票房,他在這個圈子就沒辦法混了,所以好萊塢的年輕人反而只敢循規蹈矩。
所以,創新和年齡沒關係,創新只和創新環境本身有關係。
本文摘錄自:《啟發》,作者:羅振宇,高寶書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