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就  一  直  前  進  的  你

成  就  一  直  前  進  的  你

loanding...

首頁>升薪兵法>想保持注意力?遠離多工陷阱:提升專注力的4個高效策略

想保持注意力?遠離多工陷阱:提升專注力的4個高效策略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注意力成了最稀缺的資源。研究指出,多工處理不僅無法提高效率,反而讓大腦因頻繁切換任務而耗能、分心。本文提供4個策略幫助大家重拾深度專注,提升思考與創造力。

想保持注意力?遠離多工陷阱:提升專注力的4個高效策略
share
share

當我坐在書桌前,整個世界彷彿就在腳下,自己能即時接觸各種訊息、電視節目和小狗走鋼絲之類的怪異影片,即使是近代最富有的統治者也不曾享有訊息如此發達的生活方式。

人腦的執行系統處於微妙位置,一邊通往健康、高效的精神存在,另一邊則通往在訊息浪潮中迷失自我的無意義人生。問題就在於,人們在進化過程中養成了發現新奇事物的能力。控管注意力除了要能保持深度專注,還要在單一任務上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力。


多工處理反而增加總花費時間

多工處理可以是同時執行兩項任務,但最常見的是在任務之間快速切換,這時大腦需要一點時間來重新定位,找出新任務的規則。這種重新定位耗費的時間,就是所謂的「切換成本」( switch cost )。

大衛.邁耶教授發現,雖然單次切換注意力的成本很低,但多次下來累積的成本卻很高。他認為,在不同任務之間來回切換的多工處理,將導致完成任務所需的總時長增加4成。

 

4個策略減少注意力切換

1. 大段分割任務時間

這個簡單的道理告訴人們:若能延長專注於任務的時間,就能獲得更大的成就。切換的次數愈多,大腦的運作就愈吃力,思考速度也會愈慢。我把這種策略稱為「大段分割」,也就是按照任務或活動把時間分割成幾大段,而不是每次進行一小部分。

哈佛商學院企業管理學福特講座( Edsel Bryant Ford )教授泰瑞莎.艾默伯( Teresa Amabile )研究 9,000 位創意產業工作人員,發現他們一天中大部分時間如果只做一個專案,往往會有更大的突破。

這聽起來可能很理所當然,但實際感受恰恰相反。

每次切換工作時,大腦會釋出少量多巴胺,幫助人們覺得自己有能力、效率好及效益佳。人們在撰寫報告、接電話和閱讀電子郵件之間愈頻繁切換,把任務一項又一項地處理掉,就會愈「覺得」自己有效率。人處理需求的速度愈來愈快,多巴胺也會跟著節節升高。

人往往將多工處理帶來的快感,誤認為真正的高效,所以我們必須學會辨別二者。這種快感讓人對效益產生長期錯覺,以致欺騙自己,誤將迅速處理不相關任務的能力視為良好的工作表現。

事實上,商業研究公司BaseX的分析師喬納森.史培拉( Jonathan B. Spira )特別提出多工處理營造出的忙碌假象,其傷害有多麼嚴重。由於多工處理導致低效率和低效益,僅僅是美國本土的知識工作者每年浪費的時間就多達280億小時。

不妨把一整天活動分成幾大段,而且任務愈複雜,需要的持續時段愈長。當然,人生是一齣不時上演突發事件的戲,導演會拍拍你的肩膀,分散你的注意力,但你仍應設立目標,最大限度地利用專注時間。

 

2. 減少多工處理

如果你讀到這裡時心想:「好吧,我大概明白了,但多年來,我一直處於多工模式……是這方面的專家。」那麼,我希望你再想一想,腦力有幾個方面並不是有做就好,多工處理正是其中之一。

史丹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將人分為兩類,一類是典型的媒體多工重度使用者,另一類是較少多工處理的人。

他們原本預估經常多工處理的人這方面能力會更強,卻意外發現情況恰恰相反。這些人在多工處理能力測試中表現不佳,原因在於,連續多工處理者分辨好壞的能力較差,很容易被不相關、不重要的訊息干擾。你愈常多工處理,就愈容易分心,思考力也就愈低下。

所以,我一再強調,多工處理會降低腦力和各方面表現。

 

3. 找出並避免令你分心的事物

你工作時多久會切換一次任務?無論你推測的時間是多少,我敢說一定低估不少。波士頓學院在《網路心理學、行為和社交網路》( Cyber 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雜誌上發表研究報告指出,人們往往會低估自己分心的頻率,實際的數值足足有十倍之多。

研究人員讓受試者待在有電視的房間裡操作電腦,自己則是在一旁監測受試者眼球在兩個螢幕之間來回切換的頻率。根據受試者的自我估計,他們的注意力每 4 分鐘會轉移一次,但實際觀測眼球移動的結果顯示,他們的注意力每 14 秒就會轉移一次!

另一項針對上班族的研究表明,人們往往每隔 3 分鐘就會換一次手邊的任務。這個結果令人擔憂,因為加州大學資訊學系教授葛洛莉亞.瑪珂(Gloria Mark)發現,上班族若受到電話或電子郵件等各種干擾,平均需要23分鐘才能重新進行原來的工作。

人不可能完全不分心,然而,很多時候是自己的問題。事實上,瑪珂發現,44% 的任務中斷都是自己造成的。倘若自己能誠實面對,就會發現頻繁切換往往不是出於必要,而是因為深度思考之類的活動需要耗費更多腦力,相較之下,新奇事物更令人興奮,簡單事物則更具吸引力。

因此,人們會被新郵件的通知音效觸發,轉而察看收件匣;會跟別人聊天,而不是持續解決嚴峻的挑戰。

最好能一開始就避免分心,每個人首先要注意的應該是Outlook的通知音效,請立刻關掉它,更好的辦法是在處理大段工作時關掉Outlook。此外,也可以把手機調到靜音,或者至少把訊息通知調到靜音,並移除視覺誘惑。

現在就想一想,可以避免哪些害你分心的事?該如何避免?

 

4. 處理瑣事採取機關槍式掃射

為了讓自己正確且專心進行大段活動,你需要制定一個策略,以便處理電子郵件和待辦事項清單的簡單任務。

我將這個方法稱為「機關槍掃射」,這聽來可能很極端,但我喜歡想像這樣的場景:迅速掃遍電子郵件和訊息,消滅這些令人分心的事,然後回到優先層面的任務,用大段時間來處理這些事。每天查閱收件匣時,我很少看到足以改變世界的東西,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可以完全忽視它。

對收件匣和其他雜事進行機關槍掃射時,我有3個要訣:

  • 在特定時段進行
    在一天中的某些特定時間點用機關槍掃射,其他時段一律關閉電子郵件,也不去處理清單上的任務。無需透過待辦事項清單來告訴你什麼最重要,這種事自己早就知道了,而且若是不知道,那意味著它一點都不重要。
     
  • 限時掃射
    瑣碎任務有一種特質:如果想要完成所有任務,很容易一整天都陷在裡面。因此,設定一個截止期限,或者是採取更好的方法,在自己面前擺一個時鐘。這不僅能守住時間,讓你做重要的事,還能為掃射製造一些緊迫感。
     
  • 遵循「2分鐘法則」
    如果收件匣或任務清單有2分鐘以內可以辦完的事,那就立即處理。否則,整理或歸檔的時間成本將超過實際完成所需的時間。

在這個被通知聲與資訊流淹沒的時代,能專注就是一種競爭力。真正的高效不是同時完成更多事,而是用心完成最重要的事。當你學會控制注意力,而非被注意力牽著走,才能從忙碌假象中抽離。

 

本文摘錄自:《終結低效苦勞的不瞎忙:告別過勞空轉人生,掌握「該做什麼、為何要做、可以怎麼做」,就能愈做愈少,愈成功》,作者: 托尼.克拉比,方言文化

 

上一篇: 遇到難搞主管怎麼辦?3步驟教你冷靜應對

你可能會喜歡的文章

author

作者簡介

我是方言文化 / 讓好書不寂寞

一本書其實背後有八卦,以及無法在紙本上細說的故事。Babel inside,就是要把這一切抖出來!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