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總愛批評、潑冷水?學會讓對方走下受害者寶座!
面對年輕同事帶有責難意味的「我不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或是「評論員」同事的潑冷水,資深者的回應技巧是關鍵。本文教你如何運用溝通策略,既能避免成為「受害者」,又可以引導對方從指責轉為主動參與!


文章目錄



當年輕同事說:「我不明白為什麼要用這種方式做耶。」這聽起來像是一句責難意味濃厚的發言。要是年輕同事主動詢問:「你為什麼會那樣做?」資深同事們必定能提出自己的解釋;然而,當年輕同事用一副輕蔑態度,先入為主地說出「我不明白」時,想必會覺得很受傷。
此時,「會發動攻擊的人,就是有困擾的人」,基本上,年輕同事就是因為「這種方式」而發愁。
我們其實只要依一般處理原則,嘴上回答「哦,這樣啊」敷衍過去即可。不過,若你和對方之間是經常發生摩擦的關係,那麼祭出「讓對方走下受害者寶座」這一招,也是個有效的辦法。
何謂「讓對方走下受害者寶座」?
就是讓對方主動參與互動。先以「哦,這樣啊」,敷衍對方的責難,再詢問對方「若換成你,會怎麼做?」即可。
如此一來,年輕同事就必須把整件事當作自己的問題,思考「若換成自己,會怎麼做」,而不是一味指責你的做法,以受害者自居。
前面提過,所謂的攻擊,其實是一種「受害者言行」。畢竟沒有「受害」的人,就不會有「攻擊」出現。當他們開始主動參與,受害者心態就會轉淡,比較不會過度反應。
光是讓他們覺得「有人願意聽自己的意見」,或許會感覺自己受到尊重;而在陳述意見的過程中,說不定也能讓他們體會到「知易行難」的道理。倘若年輕同事真的提出妙計,那麼採納他的意見,對我們自己也是好事一樁。
若你身負指導後進的責任,只要告訴他們「有人會覺得你那種說話方式很傷人,最好注意一下。畢竟世界上什麼人都有」即可。
要是你說「我覺得很受傷」,對方可能會因為「我傷害了前輩!」而使不安感大增,拉起嚴密的自我防衛機制。用前述說詞,較能呈現「我和你站在同一陣線」的氣氛,降低不安的警戒感,減少我們可能蒙受的災害。
如何對付「評論員體質」同事?
每次構思新企劃,同團隊的前輩總會說「我覺得不會成功」潑我冷水。就是有這種凡事只往負面看的人,當我們打算有某些作為時,他們總會潑冷水,說「反正不會成功」。
這種人可說是具備「評論員體質」——因為他們無法從執行者觀點,做出「該怎麼做才會成功」的建設性思考。碰到這種情況,只要把對方從評論員的寶座上拉下來即可。
各位別只想著「自己被扯了後腿」、「被前輩否定了!」,要先依一般處理原則,說聲:「哦,原來你是這麼想的啊!」躲過攻擊,再試著問對方:「我很想執行這個方案,能不能借重前輩的智慧?」
如此一來,前輩就無法再繼續以受害者角色自居。假如對方真的很沒自信,這時應該就會知難而退,改口說「算了,想做就去試試看吧」。不少人在被問到「若換成是你,會怎麼做?」時,才會停止潑人冷水。
如果你身邊有這種「評論員體質」的人,須留意別捲入他的磁場裡,和他用同樣的觀點看世界。
所以,第一步該做的,就是別成為對方攻擊下的「受害者」——若一直覺得自己「被否定」,就代表我們一直都是對方攻擊下的受害者。
本文摘錄自:《面對情緒攻擊的勇氣》,作者:水島廣子,方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