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就  一  直  前  進  的  你

成  就  一  直  前  進  的  你

loanding...

首頁>升薪兵法>不是I人也不是E人?O型人格的職場生存指南

不是I人也不是E人?O型人格的職場生存指南

O人(Otrovert)不同於I或E人,雖能侃侃而談,卻缺乏群體歸屬感,更偏好獨立工作與自主決策。職場中,O人常因官僚體制及辦公室政治感到疲憊,唯有在能發揮創意、獨立與明確定位的環境中,才能脫穎而出。

不是I人也不是E人?O型人格的職場生存指南
share
share

不是內向、有社交障礙的I人;也不是外向、愛群體熱鬧的E人,能侃侃而談,卻始終保持距離像個局外人,在群體中感到孤獨,但是在一對一的交流中卻聊不停,你很有可能是在I人與E人間切換的O人(Otrovert)。

不同於內向者I人與外向者E人,O人天生缺乏群體歸屬感。幼年時期的O人常表現出幾個特質:喜歡與大人相處、好奇有創造力、人緣好但知己少、最享受獨處、不願參與團體活動、特別體貼謹慎、不受同儕壓力影響,卻難以應對變化。

成年後,O人可以選擇過生活的方式,包括要建立哪些人際關係,以及如何安排閒暇時間。雖然要避開不適合自己的關係或活動相對容易,但大部分的O人(以及其他健康的成年人)都無法避免這個群體生活面向:工作。

許多職業多少都需要合作、共識,以及參與群體活動,像是參加公司派對、應付職場的八卦閒聊,這代表工作常常是O人默默叛逆的最大難關。但只要O人能仔細思考自己需要的工作環境類型,以及自己擅長的事物,情況就不一定會這麼糟。

 

辨別是否適應團隊工作

大部分的人可以忍受或做得如魚得水的職場環境,對 O人來說卻是不可能的任務。需要協作的專業領域,像是飛行員、老師或研究人員,耗費了O人太多心神,導致沒什麼力氣真正投入工作。

合作、凝聚力和協作會讓他們感到壓力,所以如果能讓他們獨立工作,例如顧問、作家、攝影師、一人公司或獨立承包等的工作,可能更適合 O人。這份工作不見得要高薪或聲名顯赫,只要有機會自己做決定,並且擁有提出不必迎合共識的想法的自由,就已足夠。

找出適合的職場環境

我的個案 D 來找我看診時,覺得自己走投無路。她當時在一間大公司擔任人資經理,非常有才華也很成功,卻頻繁換工作,其中模式卻如出一轍。

她每次都會精力充沛地展開一份新工作、滿腦子都是靈感,也很容易和同事打成一片,認為自己終於找到了可以安頓下來的地方。然而過了一段時間,她就開始感到情緒愈來愈疲憊,接著是嚴重的憂鬱和不堪負荷,甚至連例行會議都難以出席。

她打從心底害怕星期一來臨,每天都在數著還剩多少時間下班,拖著疲憊和沮喪的身軀回家。雖然這種情況發生了好幾次,但她始終無法釐清其中的轉變,這連她自己也不明白。工作上沒發生什麼具體的事讓她有這種感受,但她清楚地覺得工作是她心情低落的唯一原因。

她來找我之前,嘗試過好幾種療法都沒用。我表示:「有沒有可能是職場環境,而不是工作內容本身讓你心情低落?」她覺得這並沒有釐清現況。我接著說:「或是說,這可能不是適合妳的工作類型。」她對我的看法還是不怎麼領情。她告訴我,這是做了一輩子的工作,也是她的專業所在。她還說:「而且,我真的很喜歡人資。」

O人離開僵化體制更成功

我推測,她必須轉換另一種工作環境,才能真正發揮她所有的長處與專業。我們探討了她過去不同職場環境的經驗,沒多久便發現她更擅長處理專案任務,而不是「維持日常運作」。

例行會議、研討會和圓桌會議都讓她感到筋疲力盡、身心俱疲,她覺得這些會議都太過浪費時間。由於她的日常工作一直都混雜了個人專案和各種會議,她發覺自己只是被工作的特定面向給壓垮了。

她漸漸了解,如果繼續待在業界,將很難找到一份能讓她獨立自主、充滿幹勁的工作。她像是一名獨奏家,就是沒辦法在交響樂團中演奏。所以她決定創立自己的人資顧問公司,這滿足了她對於獨立的需求;她自己當老闆,工作時間就能完全用來做她喜歡的事。

8年後,她的事業蒸蒸日上,更能夠發揮所長。最重要的是,她現在居然會期待每個星期一的到來。

D 的例子說明了為什麼 O人在僵化的體制內無法成功,因為他們難以掌控自己的時間。她的故事並非唯一特例。我輔導過許多 O人都表示,在那樣的環境下,他們根本撐不下去。不管如何努力,都沒辦法壓抑自己,假裝配合,更無法完全遵守規範。

 

辦公室政治容易消耗O人

實際上,O人的個性與許多職場生活的特點格格不入:無論是被迫每天浪費好幾個小時在沒意義的會議上、執行專案時受困於繁文縟節和官僚主義,還有應付所有爭權奪利、追逐地位等讓人心累的事(又稱作「辦公室政治」)。

更糟糕的是,他們還要看著自己的意見和想法遭到群體共識輕易駁回,同時又不斷被同事、客戶和愈來愈多的電子郵件所干擾。

這一切對 O人來說都極度疲憊,他們遲早會發現自己在獨立作業、自主決策、獨自承擔成敗的環境中,才能表現得最好。

對於群體取向的人來說,沒有人可以問、沒有人可以諮詢、沒有人可以分擔責任,聽起來很可怕,但O人卻能自由地發揮所長,也就是跳脫群體思維的框架,盡情發揮天馬行空的創意。

內在世界就是O人的核心

選擇對的工作或職涯對任何人都十分重要,但對 O人來說更是如此。其中一個原因是 O人不會把生活劃分成好幾個部分,一部分給工作,一部分給休閒,一部分給家庭等。他們的內在世界(無論他們人在哪裡)是他們生活的核心。因此,想要在一個與他們內在不相容的職場環境中茁壯成長,毋寧是緣木求魚。

身處於舒適圈的 O人可以極具生產力且有成就,儘管成功未必顯而易見。愛因斯坦可能是最著名的 O人:他小時候被認為有智力障礙,後來高中輟學;他二十歲出頭時在瑞士政府專利局擔任職員,當時構思出相對論。這份工作給了他時間和空間,讓他能在辦公桌前獨自思考,同時也帶來足夠的紀律,避免他漫無目的,缺乏方向感。

 

O人職場脫穎而出的關鍵

因為 O人努力讓工作能匹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而不是硬逼自己改變,好符合工作的要求,所以精準辨識他們的舒適區是 O人職涯成功的關鍵。其他成功的要素包括:

  • 工作需要仰賴非傳統思維才能成功。
  • 與人互動和獨處之間必需要取得平衡。不可以是完全閉門造車的工作,但另一方面,也不能持續不斷與人交流。即使沒有互動(例如開放式辦公空間,或辦公室不關門政策),他人的存在也會對O人造成強烈干擾,這是因為他們缺乏「隨時待命,保持社交」的能力。
  • 讓 O人有明確定位的工作,使其與群體區隔開來(就像在社交場合中,如果有一個清楚的角色或定位,就能幫助他們找到立足點)。
  • 自行創業,或最終能當作創業踏板的工作,例如擔任顧問、自由工作者或擁有自己的事業,前提是日常工作不必進行陌生電話推銷、招攬客戶,或過於依賴需要頻繁互動的供應商。

怎樣的工作才適合O人呢?

  •  領導職務,O人是天生的領導者,他們面對權威時內心叛逆,與其受制於他人的規則、規定和反覆無常,不如自己來告訴別人該怎麼做。
  • 能保留時間發揮創造力的工作,或工作本身也至少部分跟創意活動相關。
  • 有固定節奏的工作,建立可預測的日常作息。沒有太多差旅,無需頻繁參加外部會議。

 

在職場中保持局外人更適合O人

在某種程度上,O人在講究合群的世界中想要成功,有賴於在職場中保持局外人的身分。O人不像許多群體取向的人,把自己的職業或職稱視為身分的核心部分;他們定義自我的方式是「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而不是「自己做了什麼」,對於聘用自己的組織單位也沒有特別的歸屬感或忠誠度。

對 O人來說,成功也是屬於個人的概念,而非依附群體的概念;從心理層面來看,團隊的成功或失敗不如 O人自己的表現重要。成功是贏得勝利、獲得認可、賺很多錢或升遷,這些是群體取向的人刻在基因裡的價值觀。但是群體是否認為 O人成功並不重要,O人發揮自己的長處便能帶來專業上的滿足感;外界無權置喙他們的成功,把工作做好才會讓他們更有成就感。

大部分舞者即使沒有成為首席芭蕾舞者,仍然會心甘情願留在舞團,成為群舞的一員,有些人甚至會發現自己更喜歡待在第二線。但 O人不一樣,他們生來就是獨舞者。

 

本文摘錄自:《非群是種天賦》,作者:拉米・卡明斯基,天下雜誌出版

 

上一篇: 避免踩雷!職場人必學的3種跨世代溝通技巧

你可能會喜歡的文章

author

作者簡介

我是天下雜誌 / 閱讀,讓改變看得見

傳遞台灣企業的故事與經營管理的智慧,有深度的紀錄台灣社會的重要人物、經驗與價值。持續提升台灣讀者視野的廣度與思考的深度。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