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就  一  直  前  進  的  你

成  就  一  直  前  進  的  你

loanding...

首頁>升薪兵法>被問敏感話題卻不能說?公關教母拆解危機溝通的3種應對策略

被問敏感話題卻不能說?公關教母拆解危機溝通的3種應對策略

在公關危機中,面對外界追問,既不能說謊又不能全盤公開時怎麼辦?「公關教母」丁菱娟透露,應將訊息分為三類:必須說、被問才說與絕對不能說。藉由分類應對、保持真誠專業,才能在降低損害的同時維護企業形象。

被問敏感話題卻不能說?公關教母拆解危機溝通的3種應對策略
share
share

在公關工作裡,真的會遇到「不能說」的時候。有些是企業的敏感訊息,有些則是涉及法律風險、商業機密,甚至是牽動他人利益的家醜。當媒體或外界追問時,既不能說謊,又不能完全公開,這確實是一個需要智慧的時刻。

為了有效應對這類問題,我建議將資訊進行分類,用3種不同類型,來決定如何表達。

 

類型1:一定要傳達的部分

這是危機溝通中不可缺少的核心訊息,也就是企業想要傳遞的「主要訊息」。這部分訊息一定要清楚地表達出來,因為它代表了企業的立場和態度,是溝通的基石。

 

類型2:被問起才傳達的部分

這部分訊息通常比較有爭議性,但不是絕對不能公開。注意保持中立語氣,選擇不偏激、不激化的回答方式。

 

類型3:現在不能、未來也不會傳達的部分

無論是牽涉到法律、商業祕密,或是對企業形象影響深遠的問題,這類訊息絕對不能公開。遇到這類情況時,有以下幾種應對策略:委婉拒絕,坦誠但不直接回答;引導到大局,將焦點轉移至更廣義的企業目標或計劃;避免說謊,即使不公開,也不能捏造假消息來敷衍提問,一旦事實曝光,企業的信任度將大幅下降。

在不能說的情況下,最重要的是態度真誠,表達尊重,讓提問者感受到企業有努力解決問題的決心,而非刻意隱瞞。就算不能滿足對方的好奇,也至少要展現出應有的專業和責任感。

記住,危機溝通的目的是「減少損害」,而非逃避問題。面對敏感議題,坦誠地表示正在努力處理,並給出大方向的回應,往往能化解最直接的質疑。

 

公關快速應變避免企業陷入危機

我在這裡舉一個之前處理過的例子來說明。

某上市公司的公關在星期五傍晚向我求助:「怎麼辦?董事長和總經理在辦公室裡大吵了一架,董事長拍桌斥責總經理,結果總經理一氣之下辭職,董事長也當場批准了。現在總經理正在收拾東西準備離開。」

這位公關擔心事情曝光後會釀成重大危機。畢竟,身為上市公司,總經理的離職屬於重大訊息,不僅需要向金管會報備,還必須對外公告。這件事無法隱瞞,我便建議他們趕快起草新聞稿。

為了協助他們掌控訊息,我幫忙設計了一個核心標題:「某某公司因應網路時代來臨,組織重整,董事長兼任總經理。」這個標題不僅避免提及內部衝突,還突顯了公司因應數位化趨勢的策略,表現出積極的企業形象。內文則強調數位轉型對公司未來的重要性,並說明董事長在過渡期間親自掌舵,確保公司朝正確方向發展。

這就是第一類型「一定要傳達的部分」。它是企業想讓外界了解的核心訊息,也是新聞稿的主軸。接著,我們準備好第二類型的訊息,也就是「被問起才傳達的部分」。針對記者可能提出的問題:「總經理為何離職?」、「他去了哪裡?」我們建議這樣回答:「總經理有個人生涯規劃,我們尊重他的選擇,公司不方便代為說明。」這種說法避免了更多揣測,也不會讓企業陷入是非紛爭。既回答了記者的疑問,又避免對外釋放不必要的細節。

最後,對於第三類型的訊息,即「現在不能,未來也不能傳達的部分」,也就是內部的爭議本質:董事長和總經理因意見不合而大吵,最終拆夥,這類訊息屬於公司內部的「家醜」,若不是來自企業的官方說法,即便媒體有所猜測,也不能從公司口中得到證實。

透過清楚界定訊息層級,公關人員可以在透明與保護之間找到平衡。核心訊息要明確傳達,次要細節依情況回應,敏感內幕則堅守底線不公開。只要態度真誠、尊重提問者,並展現企業處理問題的決心,就能化解外界的疑慮,將危機轉化為展現專業的契機。

 

本文摘錄自:《超級影響者的密碼:在自媒體時代,掌握話語權、說好自己故事,丁菱娟解密品牌×公關×溝通方程式,助你放大影響力!》,作者:丁菱娟,天下雜誌出版

 

上一篇: 小心職場PUA陷阱,讓你迷失方向失去自我

你可能會喜歡的文章

author

作者簡介

我是天下雜誌 / 閱讀,讓改變看得見

傳遞台灣企業的故事與經營管理的智慧,有深度的紀錄台灣社會的重要人物、經驗與價值。持續提升台灣讀者視野的廣度與思考的深度。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