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就  一  直  前  進  的  你

成  就  一  直  前  進  的  你

loanding...

首頁>升薪兵法>太在乎老闆眼光,卻愈做愈糟?你的職場焦慮可能來自童年創傷

太在乎老闆眼光,卻愈做愈糟?你的職場焦慮可能來自童年創傷

探討職場中常見的現象:過度在意上司評價。這種焦慮可能跟童年時與權威人物的互動經驗所造成的陰影有關,導致進入職場後害怕不被認可。作者建議應將工作與個人關係分開看待,試著與上司建立更多互動,以減輕焦慮。

太在乎老闆眼光,卻愈做愈糟?你的職場焦慮可能來自童年創傷
share
share

工作表現,是成就感與自信的來源之一。當一個成年人在工作中,被世界末日般的危機感給綁架,太過在乎頂頭上司的評價,而讓自己終日惶惶不安,那是怎麼回事呢?

 

明明準備充足,仍覺得被老闆挑剔

F 是個做事非常周延謹慎的人,在公司工作三年多,卻一直覺得不受肯定、不被重用,覺得頂頭上司常常挑剔她的工作,讓她每次在提報企劃時戰戰兢兢。

「我每次都加班、甚至熬夜趕我的提案,為什麼老闆還是有得挑剔?」 F 有點心煩也有點挫折地告訴我。

「老闆怎麼挑剔你了?」

F 說,其實老闆沒有真的說她哪裡做不好,但她就是隱微有感覺不被認可。「我已經思考這麼周延了,他還有建議,你不覺得他很挑剔嗎?好像我怎麼做都不能滿分,好像我怎麼努力都沒有得到認可」,F 抱怨。

我們的教育裡頭經常有這種現象,做得好是理所當然,做不好就要立即指正,但這種方式往往會讓做事的人有一種「是不是我怎麼做都不夠好?」的感覺。就像 F 不能從主管身上獲得明確肯定來清楚知道自己哪裡做得好,但很清楚知道主管覺得她還有改進的空間。

F 說,每一次開會前,她大概都要準備 10 種版本的問答,試想過幾百種可能性,就怕自己答不出來。她承認,其實老闆也沒有罵過她,但她就很不喜歡每次在她報告時,老闆總要跳出來幫忙解釋的舉動,「我都覺得很被打臉」, F 說。

其實,這個看似非常完美主義性格的自我要求,背後正被期待獲得認可的焦慮感綁架。

 

期待獲得權威認可的焦慮感

F 其實也知道在職場上有一點疏忽沒有這麼嚴重,但心裡就是有個緊抓不放的內在批評,容忍不了不夠完美的自己、沒有被老闆認可的自己,所以暗自評斷自己辦事不力;對自己要多失望就有多失望的心情,油然而生。

我看著辛苦的 F ,好奇地問她,除了很專注在職涯發展,在她眼中,老闆是什麼樣特質的人?跟老闆熟嗎?有沒有參加公司聚餐?聚餐都聊些什麼呢?

F 有點害羞地說,她從不跟老闆聊私事,但她看得出來老闆跟其他年紀比較大的同事,比較有話聊。老闆跟這些同事開會,有時候還邊喝咖啡邊討論,感覺好悠閒,不像她每次開會都緊張得不知道該聊什麼。至於公司聚會,她也都盡量躲到一邊去。

我繼續問:「你覺得關係中的哪些互動,會讓你不去想也不去在意權威的感受呢?」 F 說:「我覺得應該是我說話的時候被很用心地傾聽,也覺得自己說話被聽懂。」這也是讓她在工作中總是很焦慮的原因—那個努力半天還不被看見或聽懂的自己,好像沒有在工作上存在的必要,隨時都可能被淘汰。

 

童年失落創傷延伸到職場

我想起 F 告訴過我,她跟母親的相處有多挫敗,母親總覺得 F 很愛頂撞,愛叨念 F ,挑剔她的學歷、工作,也批評她的個性,認為一個女孩子家就應該溫柔婉約。從小 F 就看著小自己兩歲的妹妹梳著整齊的公主頭,穿戴乾淨的洋裝,被媽媽帶出門去逛超市或百貨公司。被留在家裡的 F ,打小就在心中烙下不被媽媽喜歡的感覺,即使求學很認真考了前三名,媽媽還是有話說。

從小的失落,往往會延伸到往後的生活。有時候,我們很容易在職場或婚姻關係上,找尋替代父親或母親的彌補,以及那份重新被認可、重視或關懷的感受。 F 的老闆也因此成為F投射需求與渴望的對象,以至於實際互動與 F 的期待有落差時, F 就會有強烈的焦慮與得不到的失落感。

但仔細評估之下, F 的公司流動率並不高,顯示老闆的工作能力、關係與人格特質,還是夠讓人信服,願意讓人為他工作。

我接著問 F :「我發現你花太多心思在想著把事情做到完美,你花在關係上的時間似乎很少,有沒有想過在你與老闆的工作關係中,去嘗試你跟母親不會出現的互動呢?」我一邊告訴 F ,我評估她很有可能將與母親難以親近的失落感,轉移到老闆身上,因此容易放大檢視老闆的任何行為、語言跟反應。因為 F 把對母親或對權威者的相處模式,一樣複製到老闆身上,覺得這些權威者總是保持著神秘的距離感。

 

認清老闆跟父母是不同個體

當一個人與老闆所有交流的素材都是工作表現時,自然討論的都會是工作的內容。因此,會發現自己所有的施力點都在工作表現,因為這似乎是自己可以掌控的,以至於疏忽了人際關係也可能在職場上非常有用。

所以,如果你跟 F 一樣對於自己的成就有完美主義傾向,每次提案或工作報告時總是過度焦慮、準備非常多可能性,卻難以接受他人給你的建議與想法,那麼你要好好思考你工作關係的地基;提醒自己,老闆跟你的父母親是不同的個體,練習用不同於與父母相處的方式去跟老闆互動。

例如,從分享工作的感受開始。在接到工作時,不是只有應「好」,而是說:「感覺很有趣,我覺得可以學到很多。」或是「感覺很挑戰,這跟之前做的內容很不同。」在聚會休閒時,不是只在一旁默默地吃飯,而是可以對周遭有更多的好奇,像是:「哇這家餐廳好特別,老闆怎麼知道這家?」

當你跟老闆有更多互動理解,當老闆對你有更多工作之外的認識,你們的關係會從僵硬死板中獲得滋潤,你在每一次工作的準備裡,將能感受到來自老闆關懷的後盾,而不是老闆的監視。當你在工作表現中的焦慮降低了,你除了能夠展現原本的實力之外,也能開放感受他人的建議,最終能夠好好拓展自己的所學,愈來愈成長。

 

 

本文摘錄自:《你這麼好,為什麼沒自信?》,吳姵瑩,天下雜誌。

 

上一篇: 想致富先學會大局思維 7種收入讓你不再糾結一杯拿鐵錢!

你可能會喜歡的文章

author

作者簡介

我是天下雜誌 / 閱讀,讓改變看得見

傳遞台灣企業的故事與經營管理的智慧,有深度的紀錄台灣社會的重要人物、經驗與價值。持續提升台灣讀者視野的廣度與思考的深度。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