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工時代找不到人才?企業請先強化「獨特誘因」
面對「想走的留不住、有缺的補不了」的人力困境,關鍵在於新世代傾向自由工作型態。因此,企業主管招人時,應轉換思維,找出公司吸引人才的誘因,並將面試視為客戶服務,建立尊重與吸引力,才能在人才市場勝出


文章目錄



最近不論去哪個企業上課,許多主管都不約而同地發出求救信號,表明目前公司人員「想走的留不住、有缺的補不了」。如果您的企業完全沒有缺人的問題,那麼先恭喜您,這可是百中選一的難得企業。
可是,大多數人才究竟去哪裡了?
缺人才的真正原因不是少子化,而是「非典型職場」崛起(包括網紅、外送、 電商等),養成新世代「自我做主」的工作方式,吸走了太多優秀的年輕人。那麼,應該怎麼辦呢?
缺工時代怎麼找人?先找公司吸引人的誘因
誠摯建議企業高階主管的大腦內,必須下載「面試腦 2.0 」的 APP 。所謂面試腦 2.0 ,最重要的觀念升級就是:
別執著尋找最棒的人,請先找出公司吸引應徵者的最大誘因。
有許多暢銷書和專家告訴我們,面試應該要找對的人,並且提供許多手法和技巧,甚至告訴主管要研究應徵者的肢體觀察和性格分析,才能找出最適配的人格特質,幫公司選出最對的人才。
以上的觀點並非有錯誤,而是有特殊的背景限制:
- 只適用超大型企業,或應徵者非常想進入的公司,例如「畢業生心目中的十大幸福企業」等。
- 只適用於「人求事」的時代。
時代變了,現在有許多優秀的應徵者未必投入傳統職場,他們有自己創業的想法,真的只想為自己工作,即使有投入一般公司或團隊認真工作的念頭,都可能在短時間內瞬間轉變。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公司還是堅持「找對的人」,可能出現下列循環性的輪迴:
- 公司為了找對人,先投入大量成本(包含研究人格特質、徵才平台等)。
- 費盡心思找到這些對的人,但他們也很有想法,未必會來報到。
- 即使這些人真的來報到,公司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也未必待得久。
企業面對人力挑戰,需要思考上述這些不斷輪迴的狀況,是不是我們真的所要的?我們公司有多少吸引力和誘因能夠留住這些對的人才?然後,建議把思考重點放在「找出公司能吸引人才的誘因」上,這個誘因不一定是錢。
請相信,即使企業學會找出百分之百對的人,但公司本身並未具備吸引這些人才的因素,人才也會毫不留情地離開。所以,與其不斷責怪現在的年輕人不投入職場工作,企業更應該思考為什麼我們的做法,這麼多年輕人不買單?
把面試當成「客戶服務」
另一個面試腦 2.0 的重要觀念升級是:請把「面試過程」當作「客戶服務」。
面試官就是公司的形象大使,每一次的面試過程中,都等於在進行公司的「國民外交」。不論應徵者最後來不來報到,公司的形象都有可能被傳播到每個角落,那麼主管該如何做好最棒的「公司外交」?
這裡提供一個不錯的做法,就是「把應徵者當作潛在客戶」。
主管們請更新大腦,就算你期望自己扮演好面試官,都會情不自禁地出現應徵者不喜歡的那種上位者態度。這時候不如換個想法,面試時把應徵者想像成「有機會成交的客戶」,那麼保證主管走進會議室時,絕對眉開眼笑、態度良好、禮貌介紹、有問必答。
這樣的態度不就正好讓應徵者感受到公司的尊重和專業,以及主管的客氣和體貼嗎?
以往的同仁,可能只是公司心目中的棋子;現在的同仁,卻需要被視為成為公司最有力的伙伴,想要讓人留得住,真正的解方還是在公司高層的腦袋裡。
請面對現實,以前是公司選人才,現在更多的是人才選公司;我們可以對人才品頭論足,人才也可以對公司挑三揀四。
最重要的是,請公司高層要有所認知:或許我們的公司真的很棒,但是人才也沒有非來不可的理由。
本文摘錄自:《帶心不帶累的跨世代主管學:打造高績效、能當責的超級團隊, 讓新人心服口服、老鳥對你推心置腹》,作者:李河泉,天下雜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