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試試低速衰老飲食!外食族掌握3策略也能減脂抗老
現代人因加工食品攝取過多,導致年輕族群健康惡化。本文介紹「低速衰老飲食法」中的麥得飲食,有效延緩大腦老化。即使是外食族,也能透過3策略:減糖、縮短進食時間、控制總熱量,達到減脂增肌、延緩老化的目標。


文章目錄



過去十多年來,韓國肥胖率呈現上升趨勢,根據 2019 年韓國國民體能檢測數據, 30 至 34 歲女性的平均體脂率和 BMI 分別為 29.6% 及 22.2;同齡男性則為 22.4% 及 25.3。年輕男性的 BMI 已屬肥胖範圍(大於 25),而年輕女性則多為肌少型肥胖(偏瘦、但體脂高)。
超級加工食品造成快速衰老
過去這幾年年輕世代的健康狀況更是明顯惡化,不僅 BMI 、體脂率飆升,飲酒問題層出不窮,罹患糖尿病、高血壓的人也在快速增加。這些現象都顯示一個重要的警訊︰正在經歷快速衰老的人變得愈來愈多了。
現代食品工業利用加工方式吸引年輕消費者,對健康造成了深遠影響。吃超級加工食品,可能讓人感到快樂,心情變得舒坦,還能暫時忘卻痛苦。我們甚至用「夠味」、「唰嘴」來表達那份快樂。味道夠唰嘴的產品,往往能在餐飲界及食品業中存活,而得以存活的熱門食物多半是以高果糖玉米糖漿、砂糖或精製穀物製成的。
了解食物的營養成分,並採取天然飲食的生活方式,可有效預防因老化引起的認知功能衰退,這些經研究證實能讓頭腦變聰明的低速衰老飲食法中,最具成效的便是麥得飲食法( Mediterranean-DASH Diet Intervention for Neurodegenerative Delay ,簡稱 MIND )。
麥得飲食法延緩大腦老化
這個飲食法結合以預防慢性病聞名的地中海飲食,與有助於控制高血壓的得舒飲食( Dietary Approach to Stop Hypertension ,簡稱 DASH ) 的優點。特別強調攝取以綠色葉菜為首的所有蔬菜、堅果、莓果(如草莓、藍莓)、橄欖油、全穀類、豆類、家禽及魚類等食物,並建議每天飲用 1 杯紅酒。同時,避免攝取糖分、精製穀物、速食、紅肉、奶油、人造奶油及起司等。
根據一項長達近 5 年的研究,麥得飲食法對延緩認知老化的效果極為顯著。與飲食習慣不良的人相比,遵循麥得飲食法的人,大腦老化速度每 10 年可延緩長達 7.5 年。換言之,當其他人的大腦老了 10 歲時,採用麥得飲食法的人僅老了 2.5 年,等於大腦老化速度減緩了 75% ,充分顯示這種飲食方式延遲老化的潛在效益。
亞洲人的飲食也可以融入麥得飲食的元素,例如食用更多豆類、蔬菜及豆腐,烹調時大量使用橄欖油,少鹽、少糖。此外,將白米飯替換成雜糧或糙米也是不錯的選擇。
外食族掌握3策略,吃得飽又不發胖
經常外食的人,該如何吃得健康?糖與精製穀物廣泛存在現代飲食中,在眾多食品產業人員的努力下,成功抓住人們的味蕾。誰能幫我們躲過糖?實際上,要在生活中徹底擺脫這些刺激物質並不難。掌握3原則,簡單的改變,就能改善現況。
例如以無糖植物性蛋白粉、橄欖油及煮熟紅扁豆為基礎的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就能顯著降低血糖波動,減少浮腫與胰島素分泌。
將蛋白粉(約 20 至 25 克)、橄欖油(約 20 至 25 克)、中鏈脂肪酸油(約 2 至 3 克)及水混合(無糖植物性蛋白粉和橄欖油的熱量攝取比例為 1 比 2),再搭配煮熟紅扁豆(約 30 至 40 克)佐餐,並輔以堅果或番茄等低糖食物做為點心, 3 天就可以感受明顯的改變。
有趣的是,對平時習慣外食的人來說,若連續 3 天按照這種比例進食,便會發現自己過往感受到的「食慾」實際上是被外界環境誘導的人為現象。根本原因在於,採取這樣的飲食法,血糖幾乎沒有任何變化,所以不太會嘴饞,一直想吃東西。同時,身體會排出大量導致浮腫的物質。
最佳飲食法,具備 3 策略︰一是減少糖與精緻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使食慾中樞恢復正常;二是縮短每天進食的時間;三是降低總攝取熱量。減肥的關鍵不在於單純降低熱量攝取,而是補充合適且均衡的營養。
輕度節食可活化身體
即便不同人的代謝特性各異,仍可藉由減少高糖食物和精製碳水化合物的攝取,改善胰島素阻抗、增加肌肉量,並減少腹部脂肪及慢性發炎等問題,進而使過剩能量被自然燃燒。
透過輕度節食,降低每日 20% 至 25% 的熱量攝取,不會對身體造成過度壓力,又能因為有效控制糖的攝取量,避免血糖急劇波動及胰島素過量分泌。不僅能延緩老化,也能改善血壓及減少腹部脂肪。搭配足夠的體能活動,還能增加肌肉量,改善胰島素阻抗。
減重抗老,除了增肌、減脂,更需要有活力。根據多項臨床研究,適度節制飲食可減緩老化的循環,還能活化身體多種延緩衰老的機制。除了減少腹部贅肉、使血壓回歸正常等明顯效果,還能放慢體內衰老時鐘的運作速度,提升健康與活力。
本文摘錄自:《你也可以延緩衰老的速度:不變老、不發胖、不生病、不焦慮, 4 個健康習慣,重設你的身體》,作者: 鄭熙元,天下雜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