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就  一  直  前  進  的  你

成  就  一  直  前  進  的  你

loanding...

首頁>升薪兵法>2025年不再手忙腳亂 你的待辦清單做對了嗎?

2025年不再手忙腳亂 你的待辦清單做對了嗎?

厭倦了繁雜的待辦事項?本文帶你探索時間管理的祕訣。透過將待辦清單轉換成具體的時間箱,你可以更有效率地完成任務,提高工作效率。透過詳細的步驟與實用建議,幫助你打造一個專屬的任務管理系統,實現你的目標。

2025年不再手忙腳亂 你的待辦清單做對了嗎?
share
share

待辦清單是列出你預計要完成的任務,通常會用來幫助我們記憶該做的事項;行事曆則是用來記錄、規劃活動的工具。箱型時間將這兩者結合——把待辦清單中的適當項目排入行事曆,並確保該活動會在規劃時間內完成。

 

待辦清單要寫什麼?

待辦清單上的事項可以做成時間箱,寫進行事曆。當你準備花時間使用數位行事曆,在適當環境、以正確心態規劃時間箱時,你會需要製作時間箱的素材,而這些素材就來自你的待辦清單。將待辦事項寫進時間箱,完成這一天的任務後,原本的任務清單就會變成你的「達成清單」。

此外,不是每個點子都是好點子,不需要的待辦事項必須送進垃圾桶!再說,從把想法寫進待辦清單,到真正要實踐時,事情可能已有變化,讓這件事變成多餘的想法。請注意,想「把待辦清單上的事項統統完成」是個錯誤的念頭。

 

該用什麼方式完成?

雖然世界上有數十億人口會寫待辦清單,但是對於待辦清單究竟該怎麼寫或完成,卻沒有個共同概念。以下內文是我讀過相關內容後,加入箱型時間元素,希望能幫助大家把這個被忽略的重要事項做得更好。

■ 拆分成可處理的單位

將任務拆解成可以處理的塊狀。某人可以處理的單位不一定適合另一個人,因此一般共識是時間不要超過半天,理想狀態是最多 1 、 2 個小時。

但是有些任務需要的時間可能很短,例如提醒自己寄追蹤郵件或回家途中買牛奶,所以採用箱型時間的時候,可以先把下個要做的事記在心裡,再去進一步拆解或統整,不需要一次做完任務的拆分。

請記下任務的細節,以便回頭審視清單時,可以快速想起要做的事。例如,「研究靈魂旅行」這個待辦事項,如果只寫「研究」的話,幾小時或幾天後,你就看不懂意思了。至於預估時間、重要度、緊急度、依存性、合作者、截止期限、最終目的、類別等,有可能是有用的額外資訊,但並不一定要寫出來。

 

■ 流程

  1. 將任務整理成一份清單
    請為任務歸類,並配合最重要的生活面向,將這些類別系統化。

    舉例來說,全世界有 12 億人使用微信、 200 萬人使用 WhatsApp 、 500 萬人透過簡訊發送和接收訊息。你若不願意忘記履行承諾或完成任務,就需要一套系統,幫助你分辨何時要把聊天訊息變成該執行的任務。

    例如,標上星號或書籤的訊息表示要有後續動作,以及根據訊息需要處理的時間,來製作有可能需要循環出現的時間箱。重點在於將會形成後續任務的事項,移至待辦清單及時間箱,整套流程才不至於中斷。

    其他會形成後續任務的活動,也要建立待辦清單寫入行事曆。不要相信你的記憶力,因為記憶不完全靠得住,要是發生意外,你可能會嚴重受挫。

    有些人會寫好幾張待辦清單,細分成:工作、社交、財務、居家修繕、家庭活動、個人活動等。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這樣做會降低生產力,因為我們必須把這些放在不同地方的清單互相比較,以辨別各項任務的重要和緊急程度;而最後,我們每一個人只會有一套自己的時間計畫。

    從這個角度看,一個人只要有一份涵蓋全部事項的待辦清單就足夠。這對區分寫進待辦清單的事項,尤其有幫助。

    請以「動詞」為開頭,因為動詞代表你要去「做」某一件事。
     
  2. 按照重要性分類
    依照重要性替任務分類,並維持分類——這是最重要的一點,不過在細節上卻有許多不同的意見。

    包括卡爾.紐波特在內的一派人士提倡把類似任務集合成一組,分批次處理,並在不同批次的任務間安插休息時間,好讓我們能在處理下一項任務前,消除先前的認知脈絡。這麼做非常合理,但缺點是,可能無法及時處理藏在一大批任務裡的緊急任務。

    另外一派包括我在內的人士,則是提倡要依緊急或重要程度來分類。以下提供一套非常簡單的規則,幫助你從一長串的可能任務中,挑出適合歸為一組的任務:
    • 將任務貼到電子試算表上。
    • 在任務名稱旁邊的欄位,使用 1 到 10 的數字,標示任務的緊急或重要程度。
    • 依照數字大小整理欄位順序。
    • 把焦點放在前幾項的任務(排在後面的就是比較次要的)。
    • 原本一大串五花八門、分不清重要程度的煩人事項,已變成一張精簡的「必須完成的事項清單」。
    • 這一長串非重要事項也需要好好處理。你可以刪除,也可以另外安排時間重新審視。有些事項過段時間後,重要程度會提高。
     
  3. 定期刪減待辦清單
    你要有固定刪減待辦清單的習慣。刪減待辦清單也是個可以排進行事曆的任務,而且非常適合設成重複的週期性行程。將待辦清單上需要刪除的事項扔進垃圾桶,是正常且重要的工作。

    提醒你,只要上網搜尋,就可以找到許多現成的待辦清單格式,也許會對你有幫助。所有別人的好點子和分享的好方法你都可以去學習使用,甚至也可以請生成式AI幫忙你製作待辦清單。

 

■ 做法

我最喜歡的做法是使用數位科技把待辦清單儲存在雲端空間,那樣就可以有超連結、與他人共享、複製、貼上,備份起來也比較方便,也是數位行事曆使用者喜歡的優點。

但不管寫在哪裡,你一定會想要快速存取待辦清單。好不容易有靈感閃過,你不會希望還來不及記下,就忘記了,我們要盡力地減少阻力。

我自己是有開 Google 文件隨手記錄待辦事項的習慣。如果事情太多,開始感覺手忙腳亂(像是休假完累積一堆事要做時),我會依照前面的方法,把待辦清單貼進電子試算表,依照重要性排序,進行分類、製作時間箱。

待辦清單上會有許多平凡無奇的事,但是把待辦清單侷限在此,也就侷限了你的人生。你也許會覺得夢想很遙遠、難以企及,但是你跟夢想之間的距離,也許只是一條待辦清單上的事,少了幾個時間箱。不管你是想學習新語言、轉換工作跑道、宣傳你的理念,還是成為更善良的人,你都需要先踏出一小步,而待辦清單可以是你的臨時棲所。

 

本文摘錄自:《箱型時間:高速時代的15分鐘深度專注力,作者:馬克‧曹–桑德斯,三采文化

 

上一篇: 揭祕稻盛和夫經營智慧 領袖養成的5大關鍵 下一篇: 創造不被工作壓垮的幸福職場 從改變寄email時間開始

你可能會喜歡的文章

author

作者簡介

我是三采文化 / 創意、專業、品質、熱情

無論是一本書或一個商品,最重要是為創作者與讀者、理想與市場,找到平衡點並締造出最豐美的成果,這是創辦人張輝明先生最堅持的核心價值。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