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面試決勝負的關鍵只有 3 秒鐘?
人際互動中,初見面短短3秒往往就決定了第一印象。根據「瞬間決定法則」,人們會在短時間內依據外型、服裝、表情等非語言訊息迅速下判斷。因此,透過提升外表與氣質,都能讓你在面試、聯誼等關鍵時刻脫穎而出。


文章目錄



大家認為人們在短短的 3 秒裡,能夠處理多少資訊?
某大企業人事部部長所說的這段話,道出了些許解答的線索,他說:「很多時候,當求職者一踏進面試會場,我立刻就知道『哎呀!這個不行』或者『嗯!感覺不錯,這個挺有希望』。面試最終合格與否,其實有 70% 取決於求職者踏進會場時給人的印象。」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這是無稽之談,但相信只要參加過聯誼或相親派對,看到以下例句應該會有些恍然大悟的感覺—
「今天全軍覆沒,沒一個適合的。」
「喔!有個感覺滿不錯的人出現囉!」
見面 3 秒後,事情往往就已經有結論了。
瞬間決定法則8重點
美國社會學家厄文.高夫曼( Erving Goffman )曾提出一套理論,他認為人會就下列各個項目依序評斷他人,並就此判定對方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 性別:是男是女?
- 年齡:約莫幾歲?是否比自己年長?
- 外型:胖不胖?是高是矮?是否美或帥?
- 服裝:看起來很有錢?或是有些窮酸?
- 表情:對方看來很緊張?或是滿面笑容,感覺很不錯?
- 眼神:是眼神怯生生的?還是瞪大眼睛、四處張望?
- 態度:態度很狂妄,還是很客氣?舉止也包括在內。
- 距離:越是容易親近的人,越會和他/她拉近距離;與位高權重者或討厭鬼的距離則必然會拉遠。
人們會在瞬間品評這 8 個項目,判斷你是了不起的人、討厭鬼、有能力者、無能之人、今後還想再往來的人、老死不相往來的人……這套理論,稱為「瞬間決定法則」(One Glance)。
好內涵,更要用好外型包裝
不過短短 3 秒,就會被旁人瞬間在腦中品評 8 個項目—不知這件事是否令各位大受震撼?
然而,其實除了「性別」和「年齡」這兩個項目是一般人無法任意改變的事實以外,從「外型」開始,之後的每個項目都是可以藉由個人的努力,改善到一定程度。
不論於公於私,大家都會在各種場合裡與人碰面。舉凡面試、跑業務、服務顧客、簡報、談判、約會、聯誼、相親等,都免不了得與人來往。相遇時,你肯定會先端詳對方一番,而對方也理所當然會打量你。
其實在這個過程中,你們後續的關係,幾乎就已大致底定。
人們常常會在無意間為別人貼上「喔,感覺不錯嘛」或是「總覺得這個人有點窮酸」之類的標籤。別人第一時間會觀察你的長相、眼神、表情、體型、服裝、姿勢等「非語言資訊」。簡而言之,所有的溝通改善都必須從「調整外型」開始做起。
我目前在培養一批新生代的教育訓練課程講師,在培訓過程中,我總會耳提面命地強調「講師要重視自己的外表」,希望他們—
「記得換一套更好的西裝。」
「要改繫更明亮、高檔的領帶。」
「手錶也要買更高級的名牌精品。」
「鞋子要挑貴的,還要擦得再亮一點。」
「要穿很挺拔、很整潔的襯衫。」
「公事包也要買知名品牌的高價品。」
打點服裝儀容是最有價值的投資
打點服裝儀容的確十分花錢,但這絕對是一項有價值的投資。
我認識一位年約 45 歲的企業講師M先生。他拚了命地學習神經語言規劃(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NLP)和教練式領導等課程,週末還在研究所進修,取得MBA學位。到這裡為止,一切都十分順利。
不過,他卻是個不太受歡迎的講師。這是由於他的外貌,總讓人覺得莫名窮酸—臉色慘白,體型瘦骨嶙峋,體重只有 50 公斤左右—很抱歉,我覺得以外型來說,他實在毫無魅力可言。
因此我建議他「用功到這裡就夠了,快去增胖一點」、「趕快去健身房多練一些肌肉」、「假日去海邊晒晒太陽吧」、「頭髮也要剪短一點,打造出精實的形象」,最後還附贈了一句:「記得要更笑口常開,開朗地放聲大笑!」
然而,M 先生卻回答:「我這樣就好。」硬是不願接受我的建議。
後來,我不由分說地把他抓到百貨公司去,為他買了一套明亮、瀟灑的新西裝,還送他挺拔的襯衫和 Gucci 的鞋子、皮帶—結果還是不行,他的業務量越來越少,最後終究辭去了這份工作。
然而,那些坦然接受我的建議,將外型打點得非常帥氣、亮麗的講師,業務量都日漸增加,也越來越受歡迎,尤其當他們的合作夥伴是握有決定權的女士時,更是絕對不會失手。事實證明,形象年輕有為的新秀,比起面容憔悴枯槁的講師更有機會雀屏中選。
常言道:「人因外型獲得任用,因為能力而被解僱。」為了把握住機會,請各位也務必隨時注意自己的外表、儀容。
自信外表,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服裝儀容固然很重要,但與人往來的態度,也必須多加留意。不管是坐櫃台總機或是常需和業務承辦窗口見面,甚至聯誼、面試,最重要的就是你的眼神、表情和態度。
請絕對不要表現出怯懦怕生、坐立難安的樣子。初來乍到一個新的地方或是在初次見面的人面前,要表現出泰然自若的態度固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你仍然必須提醒自己在待人接物時,務必要拿出「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自在態度才行。
我彷彿已經聽見有人不屑地說:「這些事不用你說,我早就知道了。」然而,正是因為這些道理眾所皆知卻又難以做到,所以才更加惱人,對此我有兩個因應之道—
- 累積經驗:老實說,這個方法的確是很理所當然的,請不要期待什麼立竿見影的效果。
- 除卻恐懼:請盡可能排除會令自己感到畏怯的要素,舉例來說,你可以利用前面提過的服裝變化。當一個人的穿著打扮優於對方,自然就會滿懷自信。新鮮人集體面試時也是如此,雖說大家穿的都是面試用的西裝,但你只要有信心能把它穿得出色有型,在自己的心理層面上就能位居優勢,而這個方法,你馬上就能做到。
與人見面的最初 3 秒鐘,我們或許可以短短打個招呼,但無法與對方閒聊。在這 3 秒內,大家所能做到的,就是掌握好表情、舉止、服裝儀容等這些「非語言的溝通」。
因為外表而導致內涵被瞧不起,是一件無比可惜的事。為了不讓初見面時短短的 3 秒鐘平白毀壞了後面的好事,請務必隨時留意自己在這些非語言溝通方面的表現。
本文摘錄自:《任何人都喜歡你的好感說話術》,作者: 箱田忠昭,格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