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新鮮人如何培養職能?企業家劉宥彤教戰3門生存之道
踏入社會的職場新鮮人,如何快速站穩腳步?企業家劉宥彤分享新鮮人必修的3大課題:心態轉換、強化溝通表達力,以及從錯誤中學習的勇氣。搭配「做中學」的實踐精神與探索多元職涯的心態,走出自己的職場之路。


文章目錄



剛踏入職場的「職場新鮮人」,你是否感到迷茫?學校和家庭的保護傘不再,社會的新挑戰接踵而來。面對專業技能之外的種種考驗,該如何應對?從記者、公關、基金會執行長再到企業家的劉宥彤,以豐富的職涯經歷,來傳授新鮮人踏入職場的生存之道。
職場新鮮人的 3 門必修課
1. 心態擺正:從被照顧到關照他人需求
在學生時期,我們習慣了父母和師長們的照護,但進入社會後,最首要的準備就是調整心態。你需要開始學習「關照別人的需求」,這與當學生的狀態截然不同。
2. 關鍵職能:溝通表達能力是「不公平的起跑點」
劉宥彤強調,雖然大家在專業職能上可能都做了充足準備,也具備了應徵工作所需的技能,但溝通表達能力卻是一個「非常不公平的起跑點」。她將其視為一種「硬實力」。
無論你的專業技能打磨得多好,最重要的還是要能讓別人「聽得懂」你在說什麼,也能讓別人「懂你說什麼」。這項能力對剛進入職場的「職場新鮮人」而言,是一輩子都要學習的。
3. 從錯誤中學習:別害怕當「放棄專家」
談到失敗跟錯誤,劉宥彤引用了網球球王費德勒的例子:即使是球王,也可能在100場比賽中,失分的程度高達一半以上。這說明了失敗本身就是一個過程,真正該害怕的,並非失敗,而是「在失敗中沒有學習」,沒有從挫折中汲取啟發。因此,重要的是去體會這些失敗帶給你的意義。
劉宥彤更自稱是「放棄專家」,而非「堅持專家」。她認為「放棄」其實是一種選擇。尤其當你發現,你所追求的目標或現在的環境並非你 10 年後想成為的樣子,那麼就該果斷轉換跑道。
她建議,不必花時間去思考那些想再多也沒答案的事情,而應該把握那些「現在不做,以後可能就沒機會做」的事。
如何培養職能並不斷提升?在「做中學」中不斷精進自我
提升職能的關鍵在於不斷學習與實踐。劉宥彤分享她的親身經歷,認為每一段工作經歷都是「未來工作的養分」。她從中學到的是:「試試看真的花不了你什麼成本。」很多時候,你沒去嘗試,只是因為你「以為沒有機會」。
她屬於「做中學」的類型,常常是「一馬當先」舉手去做。久而久之,大家也會知道她能做,甚至會主動找她幫忙。她從不抱怨,總是抱著「試試看沒差」的心態。這種「做中學、學中做」的精神,強調「學習」是必須的,否則就會被淘汰。
但進步不只是為了賺錢或更高的職位,有時更是為了「自我追求與滿足」,因為人永遠都希望自己很棒、被肯定、覺得自己有用。無論是先做了再學,還是先學了再做,學習都是不可或缺的。
鼓勵年輕人勇敢探索多元職涯
劉宥彤認為,相較於上一輩,年輕人的選擇其實更多元。透過社群媒體和各種兼職機會,斜槓人生變得更加普遍。因此,如果感到迷茫,不知道該做什麼,那是很正常的。
她鼓勵年輕人不要因此失去信心,因為你喜歡或有興趣的事物,很可能就是你未來賺錢甚至生存的方式。她強調,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沒有信心。只要願意學習,這個過程一定會帶來愉快的經驗,讓人生經歷非常豐富。
對於「職場新鮮人」,劉宥彤提供了相當清晰的指引:從調整心態、強化溝通職能,到擁抱嘗試、學習失敗,以及看到自身在多元職涯中的潛力,都是邁向成功職場人生的重要步驟。記住,學習是永恆的,而勇於「做中學」,將使每一步都成為未來寶貴的養分。
上1111人力銀行YouTube頻道,看更多職場新鮮人必修課:
在人才短缺的就業市場中,經營雇主品牌成為網羅優秀人才的關鍵策略。想被媒體專訪提升企業曝光,卻不知從何開始嗎?「職點」提供免費專訪機會,深入挖掘各行各業的職人故事,展現企業文化與職場風貌,打造獨特品牌形象;同時結合職缺連結,提升曝光與招募效益,為企業導入潛在人才。立即預約職點專訪:reich@staff.1111.com.tw,讓求職者認識你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