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自然搬進庭院,在凜冽空氣中工作的庭園師傅
在城市中打造自然山林,這正是代代傳承的庭園師所抱持的理念。隨著時代演進,師徒傳承也愈發困難,但在仍有人嚮往著職人精神,並且願意傾盡一生的時間,去鑽研一項技藝。
文章目錄
師傅 平井孝幸:「有些事說了你還是不會懂。」
弟子 竹澤康介:「師傅不會仔細教我。」
充滿凜冽空氣的另一個世界
我與平井孝幸師傅見面的地點,是師傅設計的三鷹學園(書道、茶道教室,位於東京都三鷹市)庭院。這裡是從JR中央線三鷹站徒步約十分鐘的鬧區。前庭有透過樹木灑落的陽光,相當明亮,再從鏽皮圍牆與長凳之間的外茶庭往前走十公尺,便會進入另一個世界。一處滿佈青苔,處處生著蕨類的茶庭。樹木在些微起伏的地面上自在伸展,庭院中佈置著陳舊的燈籠與洗手缽。
「這裡簡直像是在哪一座山上,對吧?」
平井師傅對我露出和善的笑容。
我認同的大大地點了頭。這裡不僅不像市中心鬧區,也不像人工打造的庭園。我不禁覺得這個庭園彷彿保留了當地的自然風景,只是在不知不覺間,四周發展成了都市。我想,其他看見這個庭園的人應該也有同感。光是看著這樣的景色,就令人心曠神怡。
平井師傅一心投入造園已有四十餘年,是一位以「自然庭園」名家聞名的庭院師傅。師傅的造園風格寬廣,從三鷹學園這種風雅的茶庭到滿是花卉的英式花園,都包含在內。是一位能將各種空間轉變為「自然庭園」的專家。
「大學三年級時,我看到飯田十基師傅的庭園照片,大為驚豔。那就是我成為庭師的起點。」
平井師傅出身於保谷市(現今的西東京市),老家在當地擁有五千坪的廣大土地,師傅是嫡系長男,一直到中學為止,都對家裡經營的園藝業毫無興趣。直到某一天,叔父對他說:「你可以去做別的工作,但老家有這麼一大片土地,可別荒廢了。」這句話深深打動了平井師傅。從繼承家業的束縛中解脫後,他開始對「庭園」產生興趣,因而奮發努力。為了拓展視野,高中時代就一個人走遍全國的知名庭園,後來進入東京農業大學農學部造園系。大學三年級時,在專業雜誌上看到飯田師傅的庭園,感到十分驚豔。
師傅的師傅,傳說級庭師飯田十基
飯田師傅是「雜木庭園」的先驅。光看雜誌的照片,都能感覺到庭園中風吹過各種樹木葉片的聲音,還有河川流水聲,感受到彷彿身處森林中的清爽空氣。與平井師傅之前學習的庭園「根本就是不同的次元」。在雜誌上看到飯田師傅的庭園後,平井師傅立刻就動身前往觀摩,也下定決心一定要跟著飯田師傅學習,大學畢業時就請求飯田師傅收他為徒。
「飯田師傅不肯收我,叫我『先去挖地挖一年』,師傅介紹了一間常與他合作的植栽批發業者,叫我去植林地挖樹。在一群十五歲就開始做這行的學徒裡,只有我一個是大學畢業。誰也不肯教我,還有人欺負我,讓我一次背三袋四十公斤的水泥,那時候真慘。」平井師傅說。
以挖竹子為例,其他人挖了十株,平井師傅再怎麼努力也只能挖起一株。令他非常不甘心,拚命找尋像其他人一樣動作快的祕訣。後來,他才發現竹子下方的竹節愈窄,代表根長得愈淺,容易挖。這都是親身經歷才能學到的知識。在工作現場,他還學到了各種樹木適合移植的時期。例如,「櫻樹在開花後、抽芽前移植,就不會枯萎」。
「我花了一年還學不完全部的知識,結果整整兩年每天都在挖地,到了一九七五年才總算入門當了弟子。」
飯田師傅有許多的粉絲,一九七五年已經是他的最後晚年。
「負責的案子現場每個都很有意思。」平井師傅回憶當時,飯田師傅坐著司機開的車,穿著西裝抵達現場,給人的印象與一般的庭園師完全不同,指導的方式也出人意料。
「有一次,師傅在七、八個人作業的現場突然指著一個燈籠,問當年已經是中流砥柱的前輩:『這個燈籠是哪個時代的?』前輩答不出來,師傅就笑他:『你怎麼連這都不知道,我在你這個年紀時可是全部都懂。』當時我覺得他真是個壞心眼的老人家。」
不過,平井師傅也因此奮發學習,徹底研究燈籠,讀了許多的文獻資料,假日還前往京都的古寺庭園,持續地進行燈籠的量測、拓印、素描與攝影。同時,飯田師傅也給了柔性的建議:「去學學茶吧」、「學東西得學十年才有用」。平井師傅也在那時開始前往茶道教室。
飯田師傅在一九七七年離世。兩人面對面的師徒關係僅維持了一年半,平井師傅就此獨立,但他仍繼續研究燈籠、學習茶藝達十年之久。當然,這兩者都與造園有相通之處。
「太硬了」、「再軟一點」
「我看得愈來愈清楚了。」
飯田師傅曾說過:「沒過五十歲,不會接到什麼好工作。」似乎真是如此。
平井師傅的「自然庭園」衍生自飯田師傅的「雜木庭園」,許多人心醉於它的美,造園委託不斷湧入。三鷹學院的理事長也是其中一位委託者,他對平井師傅說:「就交給你了。」把一切都交給師傅自由發揮。平井師傅瞭解理事長期待「希望能感覺到季節變化,成為學習日本心文化的場所」,也充分發揮自己的感性、理論與經驗。茶庭前種植了微風吹過時葉片翻飛的檜樹與楓樹。從外面也看得到茶庭內的景色,這座庭園完全融入了街頭巷尾的風景。
這一天,在這裡修剪檜樹的是拜師五年的竹澤康介。他說,社長常給他的意見是「太硬了」、「再軟一點」。
這是什麼意思呢?
「愈不會剪的人,剪掉的枝葉愈多。」平井師傅解釋,「修剪得愈仔細,看起來愈僵硬愈不自然。要剪到看不出來有剪才對。」硬與軟是形容樹木整體的氣氛,也是這對師徒的共通語言。
「社長不會仔細教我,不過,只要跟隨著他的目光,就會發現『有哪裡不對』是什麼意思。我就是反覆在這樣的模式中學習。師傅說:『有那個樣子了。』我就認為自己做到了。不,或許只有我自己這麼覺得而已,我也還在學習。」
決定拜師的關鍵是貼在雜誌上的標籤
平井師傅有許多弟子都是造園系畢業,但竹澤與眾不同,大學讀文科,畢業後在花卉銷售公司工作,在進貨與銷售工作中對建築外裝產生興趣,於是一邊工作一邊進入建築設計學校就讀,之後竹澤的興趣擴展到庭園,有一天,當他數著專業雜誌《庭》的期數時,突然發現一件事。
「我以前完全沒注意庭園師的名字,只是在雜誌上自己喜歡的庭園照片貼上標籤。後來才發現,標籤幾乎都貼在平井孝幸設計的庭園上。」
竹澤想起了住在山形的木匠祖父說過:「蓋房子要花七分力氣,庭園也要花三分力氣。」高中時的老師也說:「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於能做自己喜歡的工作。」竹澤心生嚮往,希望能成為平井師傅這樣的庭園師。
「我下定決心便打了電話過去問:『有沒有在收徒弟?』沒想到師傅很輕鬆地回我:『可以啊,可以收徒弟。』我聽了嚇了一跳。他要我『挑一張喜歡的庭園照片,再針對這張照片寫六百字文章寄去』。」
竹澤寄去的文章寫的是舊輕井澤一處他喜歡的庭園。面試時,平井師傅輕鬆地說:「那裡真的很不錯。」接著提出「自然庭園」的看法,他告訴竹澤:「我是這樣想的,如果你願意就來吧。」師傅坦率的語氣,讓竹澤緊張的心情終於放鬆。
代代相傳的「指導法」
竹澤順利拜師之後,與三位同期徒弟一起被指派的第一件主要工作,還是在自家公司的植林地「挖地」。竹澤感到沮喪,懷疑自己「該不會一輩子都要待在這裡」,但平井師傅偶爾會來到植林地,告訴竹澤:「你要觀察樹木,瞭解樹根的狀態。」竹澤感覺「自己的心思好像被師傅看透了一樣」。在植木林練習修剪樹木後,師傅也開始讓竹澤參與現場工作。雖然師傅沒有親自示範、仔細教導,但竹澤兩眼發光地說:「我常常覺得社長連不經意的一句話都很厲害。」舉例來說呢?
「我們在聊三一一大地震當天自己在做什麼,社長說:『當時我家的燈籠倒了,害我嚇出一身冷汗。』後來,又自言自語地說:『對了,椿山莊的石燈籠真不錯。』」
竹澤不知道椿山莊的石燈籠,當天開始就到處查資料。原來這是東京唯一一處保留的鎌倉時代燈籠,共有六面燈罩,其中四面有十分豐富的裝飾,也是來自奈良古寺般若寺的「般若寺型石燈籠」中,最古老的一種。
平井師傅與剛剛聽到的飯田師傅,兩人的指導方式是不是很像?飯田師傅會用有些壞心眼的方式問徒弟:「你怎麼連這都不知道。」平井師傅則是用若無其事的自言自語暗示。我跟平井師傅說:「這真是很棒的教學方法。」他笑著轉換話題,故弄玄虛,只說:「這份工作可是講力氣的,不少人很快就受不了,乾脆就放棄了。」
充實知識後,才能打造出平井師傅的「自然庭園」。庭園裡的枹櫟、柳杉、黑櫟、掌葉槭,每一株都像是原本就生長在這裡,給人清新自然的印象。
「在我眼中,這個庭園就像是來到都會的阿爾卑斯山少女小蓮,剛開始她會感到困惑,但最後會變回原來的自己,開心玩耍。」
竹澤一臉笑意地說。
平井孝幸
1951年生於東京。東京農業大學造園系畢業後,拜飯田十基為師。1978年創立「石正園」(位於東京都西東京市)。以讓人感覺不到人造感的「自然庭園」為創作理念。著有《打造舒適庭園Q&A》(暫譯)等書籍。
竹澤康介
1989年生於神奈川。大學畢業後任職於花卉銷售公司。因工作因素對建築外裝產生興趣,25歲時一邊工作一邊在建築設計學校進修,轉而對庭園感到興趣。2015年成為平井師傅的弟子。
本文出自《師徒百景》,作者:井上理津子,大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