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就  一  直  前  進  的  你

成  就  一  直  前  進  的  你

loanding...

首頁>下班趣>萎靡不振的心靈解方 心理師2招教你擺脫無力感

萎靡不振的心靈解方 心理師2招教你擺脫無力感

當種種說不清的無力感找上門時,你是如何解決的呢?老是覺得停滯、空虛、無所事事的倦怠卻又無能為力嗎?作者以臨床心理師的身分,從思考習慣、控制信念兩種角度出發,提供現代人走出心靈萎靡的具體解方。

萎靡不振的心靈解方 心理師2招教你擺脫無力感
share
share

在諮商過程中,我們常在許多個案身上看見他們有種「非黑即白」的思考習慣。好比說:「這世界要不就是太棒了,要不就是糟透了。」在這兩個極端之間,完全不存在所謂的「灰色地帶」。臨床觀察發現,非黑即白的思考習慣,也很容易讓人變得無力。

 

灰色地帶才是改善無力感關鍵

這些人可能會認為:「既然這世界糟透了、既然溫室效應只靠我的力量完全無法減緩、既然⋯⋯那我何必努力呢?」在平常我們想事情的時候,如果出現了「既然」,你可以去觀察一下這些「既然」背後,是否存在著非黑即白的思考習慣。

當個案出現了非黑即白思考時,心理師有一個任務,就是讓個案意識到,其實在黑與白之間,存在著一塊非常大的「灰色地帶」。而無數的「可能性」,其實正藏在這灰色地帶之間。改善自己無力感的關鍵,多半也藏在這裡。

以「阻止溫室效應」為例:

黑色思考:我一個人根本無法阻止溫室效應。

灰色地帶:

  1. 雖然力量比較小,但我還是可以用我的方式,為「溫室效應」議題做出貢獻。
  2. 當愈來愈多人都用他的方式做出貢獻時,累積的效應就會慢慢變得可觀。

白色思考:我一個人就能阻止溫室效應。

 

內控信念也可鬆動無力感

另外,還有一個可以鬆動無力感的左腦解方,稱為:「內/外控信念」(locus of control)。內外控信念,是用來描述「一個人對於事件的發展與結果,自己具有多大控制力」的信念。

當一個人具有「內控」信念時,他「相信」自己的行動、選擇和努力,能夠直接影響事件的發展與結果。他「相信」自己對事件發展具有主動性和掌控權;控制權存在於自己之內,故稱為「內控」。

反之,當一個人具有「外控」信念時,他會「覺得」運氣、命運等,不可控因素才是決定事情結果的關鍵,不相信自己可以影響事情發展與結果;控制權存在於自己之外,故稱為「外控」。

一個人偏向內控或外控,多半源自從小至長大的路上我們所經驗的一切。

相關研究發現,內控信念會讓一個人的心理更健康、更願意主動面對壓力,也更願意勇敢嘗試,而這多半能讓好結果真的發生,讓一個人變得愈來愈內控。反之,外控信念者則時常與焦慮、憂鬱、無助感等情緒有關。當然,無力感也很常出現在外控信念者身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討論人生不同領域時,同一個人的內外控程度也會不同。好比說,有人認為「課業表現」是可以透過自身努力而改變的(對課業抱持內控信念),而「自己的體能」則不行(對體能抱持外控信念)。

 

練習縮小關注焦點

在面對那些讓自己感到無力的事件時,不妨自我觀察一下。

通常,我們對這類事件往往抱持著外控信念,認為是「自己之外」的因素影響著這一切,「我是無能為力的」。透過練習調整關注焦點、縮小關注焦點,藉此把注意力聚焦在自己可以確實展開行動的部分,即便只是小行動也好,就是一種自我挑戰,去挑戰自己對某些事的「外控信念」是否為真。

在我們以為完全無法控制的大畫面中,找到幾個「小像素」,找到那些真的是我們可以影響、改變的部分。你會慢慢發現,直接對一件事情抱持外控信念(你有發現嗎?這也是一種非黑即白),並不足以精準地描繪眼前這個讓你非常無力的事情。

儘管許多資料指出,內控信念者往往是比較有行動力、心理健康、對自己有信心且負責的。不過,在臨床實務上,我們也不會希望把個案變成一個「百分之百的內控信念者」,並努力用這樣的方式改善自身的無力感(你有發現嗎?「百分之百的內控信念」,這也是一種非黑即白思考)。

 

本文出自:《萎靡解答之書:卡在不上不下心理狀態的你,必須知道的六個解方》, 蘇益賢、唐京睦,大塊文化

上一篇: 專家教你「深度休息」!光靠呼吸就能修復身心 下一篇: 忙到失去自我又不敢休息?勇敢暫停找回成長動力

你可能會喜歡的文章

author

作者簡介

我是大塊文化 / 大塊假我以文章

「大塊」所傳達的訊息是:「這家公司希望能為讀者提供些很有意思的閱讀——讓自己開闊,也好玩的閱讀。」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