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職不是逃避 告別有毒職場重拾自我價值
職場情緒勒索是許多人面臨的問題,作者以自身經驗,揭露這種現象對個人造成的傷害,並在離職後透過自我對話,重新審視人生價值,從職場受害者轉變為積極尋求新發展的自我。
文章目錄
決定離職時,我發現這段期間我一直在勉強維持自己的生活。以這樣的狀態離開公司,彷彿一切分崩離析—我的人生、自尊心,甚至是我本人。
雖然理性上知道這不是我的錯,但我仍然陷入自責:「為什麼我連這程度都撐不住,非得離職?」
我無法原諒自己,對自己感到失望,也覺得悲慘。我連這點難關都戰勝不了,還能去哪裡工作?如組長說,沒有公司會僱用 33 歲的未婚女子,我不斷以此來貶低、怪罪自己。反覆出現這樣的思維,更讓我覺得自己是為了什麼這麼努力?為什麼要繼續活著?
身為情緒操縱的受害者,即使脫離了有毒的環境,也會像我一樣崩潰,因為比起脫離魔爪的喜悅,感受到更多的是自責,怪自己怎麼會蠢到淪落如此境地。將一切歸咎於自己沒有早些察覺,導致情況惡化。這種現象不僅僅是我一人經歷過,而是所有受害者都會經歷的過程。
曾以為辭職就死定了
所有上班族都會有這樣的煩惱:「離開公司就死定了,無論如何都要撐下去,但我到底要在這個看不見未來的地方撐到什麼時候?」
我覺得自己無法承受斷薪的風險,所以繼續在公司工作,漸漸失去了自我,自我合理化「大家都是這樣過的,所以我也要忍耐」。我不是個例外,和其他人一樣。
辭職後,我一個人孤零零地待在家,不禁想著:「我為了什麼而活?」同時又想:「如果因為不上班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那豈不太悲哀了嗎?」想到自己這 33 年來的人生竟然只是為了成為一名上班族而活著,我就來氣。
「我還要再為患上心理疾病難過到何時?難道我只能乾坐著難過嗎?我過去只為公司而活嗎?我存在的理由只是當公司的附屬品嗎?」
如果不是為了公司而活,就沒必要這麼沮喪。我想找出挫折感的來源。
找回自我:和自己對話
要找回失去的自己,最有效的方法是和鏡子裡的自己對話。
需要花一點時間審視自己: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想做的事情是什麼?我帶著什麼樣的信念而活?如果只是心裡想想,效果不大,要把問題說出口並大聲回答。
如果實在覺得與自己對話太尷尬,可以把問題寫在筆記本上。重點在要能夠客觀地了解自己,回想一下自己在進入職場前的夢想和性格。
此外,我也向自己提了以下的問題:
「這段期間妳是為了公司而活嗎?」
「不,是為了活下去而上班。」
「若是為了生計,除了在公司領月薪,沒有其他方法嗎?不能做別的事嗎?」
「我什麼都可以做!」我雄心壯志地回答。
「妳有勇氣去走沒走過的路嗎?」
「現在不正是好時機嗎?還不算太遲,可以好好挑戰新事物。」
回答的同時,我的心臟開始怦怦跳。
20 歲的艾莉莎為了尋找自己的才能,勇於挑戰任何事。我人生的最終目標是靠自己的長才幸福賺錢。我不想要過著逼不得已的人生,我想要過有成就、有意義的人生。
在追求這種人生的過程中,理所當然地,我想從占了一天時間一半以上的工作中感受到成就與樂趣。我想要的生活不是單為了賺錢而每天堅守在工作崗位上,而是為了自我成長。
於是,我對工作職責的執著要比薪水更強烈,並且樂此不疲。出於強烈的自我實現需求,即使接觸不熟悉的新工作領域,我亦能沒有太大怨言地繼續做下去。
於是我帶著滿腔熱忱,挑戰自己要在三十多歲時成為一名真正的專業人才。但是不過短短兩年,我這份鬥志竟被消磨殆盡。受到上司的情緒操縱,我徹底失去了什麼都可以做的勇氣。
就在我以為再也找不回那股熱忱時,我和鏡子裡的自己對話,重新燃起了心中的烈火。即使其他人都說 33 歲太晚了,這仍是一個重新挑戰新事物的機會。
正向思考讓我興奮起來,一想到又能夠挑戰新事物,我的心便悸動不已。
原諒勇敢辭職的自己
神奇的是,當大腦開始產生迎接新挑戰的想法後,「一切都是因為我不好」的罪惡感瞬間消失了。不是因為我懦弱,發生這些事是為了讓我有機會過新的生活,所以我不再對自己失望,反而感謝自己可以活出這般有趣的人生。
如果不曾遭遇情緒操縱,我也不會去思考辦公室生活以外的可能性,自然也不會想寫書,只會想著明年的年薪會升多少?2% 還是 5% ?為了年薪百萬賭上健康。
和自己對話的同時,也是在原諒自己。
原諒自己指得不是原諒「可悲、不成熟、懦弱、敏感」的自己,而是指救出痛苦掙扎的自己。能拯救我的人非自己莫屬。這一切不是我的錯,任何人都有可能遭遇這些情況,我只是運氣不好恰巧遇到罷了。
把危機變作轉機就好,不要讓自己過度耽溺在消極之中,認真審視自己的內心吧。
假如有種失去自我的感覺,先想清楚為什麼你會有這種感覺。如果難以找到原因,那就思考一下自己想要過怎樣的生活吧。是想要賺很多錢?還是想要幸福?又或者,是否有想要實現的夢想?答案就在這些問題中。
本文摘錄自:《好好的自己,別改歪了:上班族的「反情緒操縱」日記, 墜落與逃離「為你好」地獄, 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艾莉莎,方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