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稻盛和夫經營智慧 領袖養成的5大關鍵
怎樣才能算得上是理想的領導者呢?日本的經營之神,稻盛和夫先生以過去的經驗,整理出必備的5大特色,幫助經營者挑選出最優秀人才。
文章目錄
什麼樣的人適合做領導者?本身就具有相當程度的能力,也擁有領導的才能,保有美好的人性,堪稱是最理想的領導者。
1. 將團體帶往幸福
有一件很重要的事,需要這種人理解,那就是:為什麼上天要賦與你身為領導者的才能呢?這個人不一定要是你,即使是其他人也可以。
我認為,才能是上天以一定的比例賜給人類世界的資質,以便將團體帶往幸福。所以,在因緣際會下被授與這種才能的人,應該將才能用在為世界、為社會、為團隊上,而不是為了逞個人之私欲。
換言之,天生具有才能的人應該要率先完成上天賜與身為領導者的任務。不能是一個自誇其才、舉止傲慢的領導者。天賦的才能不可私有化,我們應該要做一個謙虛、為了團體的利益而行使本身才能的領導者。
2. 改革、創造現狀
領導者必須隨時保有創造心,必須隨時保有想要追求、創造某種新事物的想法。因為,如果沒有持續將某種具創意的事物帶進團隊,這個團隊就難以期望有持續性的進步和發展,滿足於現狀就等於是退步。
以維持現狀的心態處理事情的領導者,其生存方式也會對團隊造成同樣的影響。如果這種類型的人成為領導者的話,對團隊來說,應該是最悲哀的事情。
所謂的「創造」,是從持續深度地考量再考量的痛苦中,好不容易才產生的。絕對不是從靈光一閃,或者單純的創意中就能獲得。
所謂具有創造性的心,是指持續且強烈的願望,其所帶來永無止境的追求之心。你必須是一個從深度思考,也就是從痛苦、掙扎、徘徊猶疑當中產生出來的,具有創造性的領導者。
3. 具有判斷的標準
領導者每天都會面對部屬提出的各種諮詢,必須下各種決定。
下判斷這種事,是要將問題拿來和存在於自己內心的「標準」比對之後,再做出決定。但是,也有人根本就沒有這種標準。 因為沒有自己的尺度,所以只好把自己的判斷都交給世俗的常識或先例、別人的建言來決定。
此外,有些人的標準是非常自私自利的,以自己的利益做為判斷的唯一標準。這種人確實是有標準,卻總是做利己的判斷。
人生是由一個又一個的判斷堆積而成的。如果能夠做正確的判斷,就可以過著美好的人生。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必須擁有可以成為「標準」的哲學觀念。
所謂的哲學,就是指根基於公平、正義、誠實等生而為人的道理的想法。領導者必須以此做為判斷的標準,進而做為人生的規範。
4. 健康的身心塑造公正的判斷
領導者應該要小心翼翼地注意自己的健康。
因為當一個團隊的領導人在下決斷時,如果因為自己的健康因素使然,導致做出了不利的判斷,那就很傷腦筋了。也就是說,如果在下某個決斷時,健康出了問題、身體狀況不佳的話,體力就跟不上步調,導致所下的決斷偏離了本來應該走的正規道路。
領導者的私心會將團隊帶往錯誤的方向,使團隊蒙受不幸。極端說來,我認為,當領導者無法掌控自己的健康和體力時,就應該讓出位子了。因為從那一瞬間開始,他可能就無法做出公平而正確的判斷了。
如果能夠活用多年來的經驗和知識,照樣可以以幕僚的身分完成任務。領導者必須是一個有光明正大、誠實的心,可以做判斷、下決定的人。換言之,必須是一個沒有任何一絲私心和具備健康身體的人。
5. 磨練自我
我相信,一旦成為領導者,必定會相當忙碌。但是,領導者還是切記要自我磨練。拚命努力工作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光是專注於工作,不管是在人性或技能上,都只是停留在職場的層級,會變成一個不通人情世故的人。
此外,因為沒有洞察世俗的眼光,所以會看不清楚因為有對方,自己才得以存在的相對立場。也因為不知道透過和對方的關係,才能清楚地認識自我的現實,所以往往會形成一種獨裁。
拚命工作並不能造就一個優秀的領導者,一個領導者應該廣泛地具備人性、技能和見識。利用假日走進書店,光是瞄幾眼書名,就能找出幾本自己應該閱讀的書。為了提升自我,每個月閱讀 2 至 3 本書,塑造自我人格,這是必要的。
提升、磨練自我,也是領導者應該自主投入的工作之一。
理想的領導者應具備卓越的能力、謙遜的人格、創新的思維以及清晰的判斷標準。除了專業才能外,良好的身心健康、持續自我磨練和公平的心態同樣不可或缺,這樣的領導者才能帶領團隊走向幸福與進步。
本文摘錄自:《稻盛和夫 經營者的14堂課》,作者:稻盛和夫,天下雜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