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就  一  直  前  進  的  你

成  就  一  直  前  進  的  你

loanding...

首頁>職人觀點>從女高中生到傳統泥水師傅,堅持職人的生活方式

從女高中生到傳統泥水師傅,堅持職人的生活方式

從「看著師傅的背影學習」轉變到「讓徒弟看著師傅的背影,但師傅也會用口頭教導,以理論說明」日本職人的世界發始發生轉變。如今職人不只是個身分,更是一種文化認同,師傅們便是將職人生活傳承給下一代的重要推手。

從女高中生到傳統泥水師傅,堅持職人的生活方式
share
share

師傅 田中昭義:「我想把職人的生活方式也傳承給後進。」

弟子 吉永真美:「入了這行,就不能半吊子。」

 

使用傳統工法的現場

這天的採訪現場是京都市北區一處閒靜的住宅。這是一間正在修整的民宅,建造於昭和初年,從前是花道教室。院子裡有一條與別館往來的小路,約十米長,一位年輕的女性正專心地塗抹著牆壁。

今天是隆冬、陰天,這位女性只穿著一件薄薄的防風外套,我甚至看見她的額角滲出汗水。她用鏝刀在左手的盤子上沾取泥土塗料,在牆上一層又一層地薄塗。這是一面泥土牆,帶有少許的淺綠與淺黃色,而正在塗牆的她――吉永真美全神貫注,氣勢驚人。

師傅田中昭義告訴我,這原本是一座灰泥牆,因年久劣化發黑,客戶希望重新將它漆上自然素材的有色塗料。有色塗料按照其成分中的鐵質與腐植質,分為:褐、紅、藍、偏黑、偏白等顏色,吉永現在使用的是「淺黃大津」色。

「淺黃」指的是淡淡的黃色和淺綠色。「大津」則是發源自滋賀縣大津的技術,在泥土中加入石灰與麻刀為塗料,用鏝刀多次壓著塗抹,能讓牆面如同肌膚一般細緻。這面牆必須將原本的灰泥剝除後修復,再塗上新的塗料。塗抹新的塗料時,大致上分成:底塗、中塗、面塗三個階段,今天進行的是中塗。

「她是打從心底想做這份工作才來我這裡的。今年是第一年,她真的非常努力。」田中師傅瞇起眼睛微笑,自己也拿起了鏝刀。

「這裡要這樣塗。」

師傅把鏝刀放在柱子側邊,從上到下塗成一直線,連一公釐也沒有往外偏。我忍不住問:「您剛剛有憋氣嗎?」師傅笑著回答:「不,我有呼吸喔。」師傅又說:「鏝刀若能保持一直線,刷起來就是有些不同,這是我的堅持之一。」之後,師傅又把鏝刀放在牆角,仔細地按壓塗抹。

吉永緊盯著師傅塗牆的技術,看得十分專注。

「好好壓緊,牆面就不容易剝落。」

師傅說這句話時,吉永也是一副絕對不會聽漏的表情。她說,休息時會寫筆記,她從口袋裡掏出一本小筆記給我看,裡頭用整齊的小字寫滿了在現場學到的各種知識。

 

對職人氣質深深著迷

田中師傅是自立門戶十四年的京都泥水師傅。承接的案件十分多樣化,包括:神社佛寺、古城、文化設施、古民家、茶室、迎賓館、別墅與商業設施。

吉永正在工作的這條小路由側面連接正玄關。正玄關已經完工,師傅替我打開木門,我忍不住發出「哇」的驚嘆聲。既不是茶色也不是灰色,色彩溫潤的聚樂牆,加上略帶些茶色的三和土(譯注:混合三種以上材料製作成的建築用土壤。)。這是田中師傅佈置出的小宇宙,清新而充滿力量。

「我希望用古早的材料、工具與技術,以延續時代的方法,繼承在歷史與風土中滋養的『京都手塗牆』。」

田中師傅直爽地說。首先,我想知道師傅一路走來的歷程。

師傅的父親也是泥水匠,從小看著父親當「大工頭」的模樣長大,也看到了自己的未來。大學畢業時,父親卻突然說:「你不用做這行。」當時已經是經濟泡沫化時期,需要細緻技術的案件大幅減少,泥水匠業界進入蕭條期。父親也是因此才給予兒子忠告。後來他終於妥協,告訴兒子:「如果你無論如何都想進這行,你就依照自己的判斷吧。」之後,田中師傅進入京都市內其他的泥水師傅的門下當學徒。

「說實話,我對泥水匠這份工作沒什麼執著,是因為當時待的地方技術高超,師傅們又充滿職人氣概,我才深受吸引。」

幸運的是,師傅學藝的工程行主要承包日式茶室與傳統文化財等建築物的土牆,有七、八個技術高超的前輩。剛開始當學徒時,田中師傅被交代的工作是打掃工具間,接著是「篩麻刀」。麻刀,是切成細片的稻草或麻,加在牆土中可以防止龜裂。篩麻刀,則是將切碎的麻刀過篩,除去混在裡面的蟲子。每天都重複一樣的工作,找到的蟲大約只有五隻。接著是製作麻束(為了增加強度,而在牆壁內部放入晒乾的麻束)。這些工作十分令人厭煩,但師傅話鋒一轉,提到有一天他送前輩去工作時,看到京都市中京區俵屋旅館的一面牆,它的美令人不禁感動落淚。

到了第三年,田中師傅總算獲准可以拿起鏝刀,可以親身感覺到它的沉重。這是物理的重量、加上自己終於正式踏上職人之路的心情,所組成的沉重感。尋找適合牆面的土,將它篩細,加入品質與長度都很講究的麻刀,加水攪拌使其發酵,以適當的比例調入石灰等材料。從調製塗料開始,使用古早的硬鏝刀進行數道塗抹的作業。這種十分麻煩的「古老傳統技法」,才是打造出強韌、美觀牆壁的關鍵。在每天不斷深入的學習中,田中師傅也注意到資深前輩們的職人氣質。

「在外地出差時,前輩說:『我哥病危了。』我說:『那我立刻送你去車站。』但前輩拒絕了,說明天塗完牆才要回去。」

「高齡的前輩發現自己視力變差,很難再做面塗等精細工作時,他主動請工頭調降自己的薪水,還在做完那件工作後,自行離職。」

田中師傅獨立開業後,幫助他工作的父親罹患了癌症。聽到醫師宣告來日無多時,父親仍若無其事地默默工作,住院的前一天,父親還將自己的工作環境每個角落都打掃乾淨,工具也打磨好。田中師傅說:「我想把父親這股充滿職人責任感和驕傲的生活方式,也傳承給後進。」

 

從女高中生成為泥水師傅

田中師傅現在有四名弟子。吉永是最晚入門,也是最年輕的一個,還是唯一的女性。為什麼她會選擇成為一名泥水師傅呢?

「我的老家在愛知縣,國中時學校改建,原本髒亂的廁所變得非常漂亮,讓人連去上廁所都心懷期待。我因此發現,改建可以連人心都改變,也對裝潢產生興趣。高中有一堂『思考未來出路』的課,我查了裝潢相關工作,發現有泥水師傅這種職業,立刻就覺得『這就是我想做的事』。」

吉永在網路上搜尋,看了幾個泥水公司的網站,其中最讓她心動的就是田中昭義泥水公司的網頁。「傳統的繼承與傳承」這句文字,讓她感覺到了柔軟,而不是「高壓」。高中三年級的夏天,吉永第一次來到公司參觀,對於倉庫裡放著泥土、水泥與梯子的景象印象深刻,但她實在太過緊張,什麼問題也沒問。後來,師傅帶她到正在整修的大樓與樣品屋等兩個現場參觀,吉永還是非常緊張,最後終於鼓起勇氣,請師傅收她為徒。

 

進公司第二週就收到師傅送的鏝刀

高中畢業典禮結束沒多久,吉永上了駕訓班,拿到通勤所需的機車駕照。她還租了自己一個人居住的公寓,搬到連一個朋友也沒有的京都。

七點前要進公司,和田中師傅二十五年前當學徒一樣,徒弟剛入門就得打掃、篩土、篩麻刀、搬東西,但現在不是「每天都做這些」了。第二週就會教製作材料,也會送給新弟子一把鏝刀。田中師傅想出了一套方法,提高弟子的工作熱情、同時教導技能。吉永連一分鐘也不想浪費,她總是在公司架設的板子上練習塗牆。進公司第三週,前輩就帶著她到作業現場。

「第一個工作現場是修整寺院的牆壁,前輩們讓我用刮刀刮掉舊的牆面,我一邊想著要把籃子放在哪裡才方便前輩們工作,一邊打掃、維護環境。」

來自前輩們的指示慢慢增加,前輩也常常教導吉永:「鏝刀要直拿」、「不是鏝刀在動,是材料在動」。田中師傅說:「大家都會特別親切地教導吉永,她進來以後,公司的氣氛都不一樣了。」到了年底,吉永終於獲准塗牆面,採訪當天是她第三次在工作現場使用鏝刀。

「傍晚大家會從各個現場回到公司,每天都會一起開個小會議分享工作進度。一人要報告一句當天工作的狀況,吉永說的都很一針見血。」

田中師傅這麼說,吉永聽了只說:「哪有啦,師傅。」她瞬間變回了十九歲青少女的語氣。

我問吉永,最近在回到公司之後的會議,她都說了些什麼?

「像是『在茶室養護椅子時,和前輩配合得不好,拖累了大家。』還有『貼磁磚時接縫處很難處理,表現得不好。』等等。」

我又問吉永,沒有想過辭掉這份工作嗎?

她回答:「一次也沒有。我一直在反省。至今最大的失敗是去年夏天的中暑。頭頂著大太陽工作時,我一直在忍耐,結果手腳發冷,全身發抖。前輩們讓我躺在開著冷氣的車子裡休息,最後狀況才好轉。如果不要忍耐,早點說出我不舒服,就不會那麼嚴重了,這是我的疏忽。」

這樣的精神真是令人敬佩。師傅以溫暖呈現出火熱的志向,弟子同時學習了技術與豐富的感受性。我非常期待看到吉永將來親手完成的「京都手工牆」。

 

本文出自《師徒百景》,作者:井上理津子,大塊文化
 

上一篇: 想當網紅?百萬業配王HowHow分享8個入行心得 下一篇: 佛陀真的活著,傳承使命的佛像雕刻師

你可能會喜歡的文章

author

作者簡介

我是大塊文化 / 大塊假我以文章

「大塊」所傳達的訊息是:「這家公司希望能為讀者提供些很有意思的閱讀——讓自己開闊,也好玩的閱讀。」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