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就  一  直  前  進  的  你

成  就  一  直  前  進  的  你

loanding...

首頁>求職面試>餐廳洗碗工做帶來的反思:從無趣打工到重新定義「有趣工作」

餐廳洗碗工做帶來的反思:從無趣打工到重新定義「有趣工作」

網紅藍白拖打破傳統上班族侷限,挑戰打100份零工!這場另類的職場「壯遊」,讓他遇到各式各樣的人,其中一份到餐廳當洗碗工的經驗,讓他開始反思「有趣工作」的真義。

餐廳洗碗工做帶來的反思:從無趣打工到重新定義「有趣工作」
share
share

據說一間餐廳最不受歡迎的區域是洗碗區。對I人而言,這裡則是最棒的工作區。不用和人類打交道,僅需和碗盤手語對話。

 

四處打工被岳家嫌丟臉

不知何時,我四處打工的事蹟傳到了岳母耳中,為了顧及我的面子,她沒有直接找我,而是傳訊給太太代為轉達。「叫他去考基層特考,去補習班上課,一兩次沒考上是正常,不丟臉。考不上不丟臉,現在考的人沒那麼多,是好機會。」

我能理解岳母的立場,她是公務員退休,領著穩定終身俸,從她的觀點來看,女婿流浪淪落到四處打工維生,除了讓一家人受苦,還會被親友議論紛紛,讓她沒面子,考不上公務員不丟臉,打工才丟臉。

我哭笑不得,我多希望有機會坐下來,向她慢慢解釋這一切的來龍去脈,她身處的是另一個時代,公職是社會地位的象徵,是可預見人生的保證。而我,不過是想重新審視「工作」的意義,為自己找一條不一樣的路而已。

比較辛苦的是太太,可能要一直充當我們之間的翻譯機與緩衝墊,要經常被「傳訊」到案說明。

 

在網美餐廳洗碗,從新鮮到無趣

繼上次在餐廳做外場,感受到人與人密集互動的高壓環境,這次我決定應徵內場洗碗的工作,比較兩者的差異。這家餐廳很特別,不是什麼米其林名店,也不是歷史悠久的老店,而是一家專門服務手機鏡頭的「網美餐廳」。

網美餐廳的特色不是口味,而是氣氛。裝潢美、擺盤精、燈光剛剛好,每道料理不只是吃的,更是為了拍出一張張好看的照片,在社群媒體上吸引目光與讚數,能在這樣的店工作,多少也是體驗一波時代的潮流。

餐廳位在北市信義路,幾次騎車經過時都會多瞄一眼觀察客群,如今我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地走進去,一進門就是木質調加上鐵灰牆的簡約設計,明亮而時尚,幾桌客人正在用餐,幾乎都是年輕人,一桌客人正拿著手機努力擺出最上相的角度,等待食物上桌拍照。

餐廳剛開不久,櫃檯人員表情疲憊,廚房不大,只有一位瘦高的廚師與我這位新任洗碗員。碗盤要先用熱水沖去油漬,接著排入洗碗機。我第一次使用商用洗碗機,剛開始覺得很新鮮,可是重覆使用十多次後,新鮮感立刻消失,被無趣感填滿。

在網美餐廳洗碗。
《百工計畫: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任何工作能嚇倒我,如果有,就閃電換工作》藍白拖/大塊文化© 2025

 

身心雙重抗拒:從雄心壯志到厭世打臉

無趣,是一種慢性侵蝕力,像廚房裡滲出的蒸氣,一不小心就讓腦子裡亂七八糟的念頭冒出來。洗著洗著,突然感到一種被隔離的孤獨,沒人說話,也看不到客人,只有熱氣、水聲與嘶嘶作響的洗碗機,我好像不是在工作,而是被流放到某個無光的角落。

說穿了,洗碗就是替人「善後」的工作,要面對的是餐盤上的殘骸,湯汁、油漬、散落的骨頭、沾黏的衛生紙,甚至有客人留下酵素包、橡皮筋或嬰兒的尿布,什麼都有。平時就討厭洗碗的我,現在竟然替人洗碗,我開始負面思考。

洗碗槽設計高度不適合高個子,我必須彎腰駝背才能作業,長時間下來我的脊椎開始抗議。身體和內心的雙重抗拒,我回想起半年前還雄心壯志地告訴自己:「沒有學不到東西的工作,只有不懂學習的人。」現在居然在這裡打臉自己,變成一個厭世的洗碗者。

我低頭看著手中的菜瓜布,刷著一個又一個碗盤,泡沫沾濕了手背,也似乎泡爛了我的意志。

洗完最後一批碗,我看著廚房牆上的時鐘,突然有一種解脫的輕盈感。可我知道,這不該是結束,而應該是反省的開始。

 

反思並重新定義「有趣」

過去的我,把「有趣」視為工作的最高原則,定義是:沒做過的行業、陌生的職業、新鮮的地點。但現實是,這 3 個條件很難長期同時存在,再加上時間限制、家庭考量與生活成本,堅持「絕對有趣」其實是奢侈的。

我開始思考,是否該放寬原則,重新定義「有趣」?

對某些人來說,「有趣的工作」是能不斷學習與解決挑戰;對另一些人,是能與人互動,建立關係;還有一些人,覺得能獨處、安靜做完一件事就是幸福。

所以,是工作激發熱情,還是熱情激發工作?

這題先暫且不回答,因為我已經決定,下次還要挑戰洗碗工作,從這種最無趣、最邊緣的位置出發,再看一次自己能不能找到不同的角度,把無趣變有趣,把倦怠轉化為養份。

洗碗工作,要把碗盤上頑固的油垢清洗掉,不能僅靠蠻力刷,需要靠熱水、被泡開、軟化,再慢慢一刷把油垢沖進水槽。

而我,心中也有一塊陳年且頑固的油垢,油垢成份是各種偏見與固執,等著我去清洗。我到底是去餐廳洗碗,還是去寺廟修行,已傻傻分不清楚。

 

本文摘錄自:《百工計畫: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任何工作能嚇倒我,如果有,就閃電換工作》,作者:藍白拖,大塊文化

 

上一篇: 別再誤會「跨出舒適圈」!真正讓職涯成長的方法是這一招 下一篇: AI小精靈實測|不只修履歷,還能規劃職涯、解惑勞資爭議!

你可能會喜歡的文章

author

作者簡介

我是大塊文化 / 大塊假我以文章

「大塊」所傳達的訊息是:「這家公司希望能為讀者提供些很有意思的閱讀——讓自己開闊,也好玩的閱讀。」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