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上任別躁進 睜大眼避開5個職場地雷
無論是新人或空降主管,進入新公司後都難免希望能有一番作為,以至於變得有些躁進,甚至得罪同事而不自知。作者就分享5個常見的新人地雷,並教大家如何一一拆解,避免成為同事的眼中釘!


文章目錄



我一向鼓勵大家轉換跑道,因為我相信改變總能帶來新的學習,但我也知道,剛到新環境的時候最辛苦,不僅得了解業務,還得適應新同事、新文化,特別容易出現溝通障礙,就讓我來點出5個常見的新人地雷,踩下去之前張大眼,快閃開!
地雷1:得罪辛苦的功臣同事
Facebook 前產品副總 Deb Liu 在訓練新人的時候,點出許多人上任時的第一個地雷:「得罪辛苦把公司帶到當前里程碑的同事。」偏偏,這些人馬上就成為幫助你成功或拉你下苦海的重要夥伴。
如果他們討厭你,你已經失敗了一半,因為所有的事情都是團隊合作,光靠自己一個人根本成不了事。再說,原本的同事大概也都知道這些問題,只是礙於很多原因,無法推進。點出問題容易,但解決問題困難,一旦你坐上這個位子,這些問題很快就會變成你的。
拆解地雷:了解團隊最主要的目標是什麼
先聆聽,問大家覺得現在遇到的困境是什麼,覺得哪些事情已經做得很好?哪些事情希望可以有所不同?接著,整理他們的話。
這時候大家會有各式各樣的想法,記得拉大視野,比如可以問他們:「你覺得去年部門最大的里程碑是什麼?你覺得從頭來過的話,會用怎樣不同的方式做?」「你覺得今年最需要著重的部分是什麼?如果快轉時光到年底,你希望今年成就些什麼?」
地雷2:擋人財路
我剛到麥當勞工作的時候,發現公司竟然在外包公司雇用了 40 名軟體產品設計師,但公司當時只有 3 個產品經理,以一般軟體的建置情況,最多大概只需要 3 個設計師,於是我立刻就去跟老闆打小報告:「他們根本騙錢!」我像是抓到廠商的把柄,得意地說。
老闆一聽,讚賞了我,但他問:「那這些人在做什麼?」我沒調查清楚,支支吾吾,老闆立刻找來廠商細談,確實有些浮報,但也有些服務公司確實需要。
事情發生後,廠商似乎對我記恨在心,幾次準備重要會議資料,都刻意直接找老闆報告。回頭想,我還是應該整頓外包團隊,但可以多了解詳情,雖然我們不需要 40 個設計師,但確實需要其他的服務,可以調整業務內容,在不直接大幅擋人財路的情況下,先做整頓,工作上就能有更多協助我的資源。
拆解地雷:從了解公司營運,以及顧客、消費者、用戶需求開始
Facebook 前行銷長安東尼奧( Antonio Lucio )曾說,要改變公司裡的「遊戲規則」,就要先按照「遊戲規則」玩,贏了,你就可以改變規則。要贏,你得先深入了解公司,不只是了解公司怎麼賺錢、花錢,也要明白公司的營運模式、文化、用人模式。
當你清楚這些模式,就有機會坐上重要會議的圓桌。一旦上了桌,就有機會定義做事的方式和誰來幫忙實踐你的願景。接著,你一定要成為公司裡最了解顧客、消費者、用戶的人之一,老闆或許不在意你的想法,但肯定在意公司顧客、消費者、用戶的想法及數據,特別是當公司處在一個混亂、不確定的情況下,擁有這些洞察肯定可以讓你說話大聲。
擋人財路沒有錯,但你得先站穩腳步,有策略才能一步步革新。公司鬥爭一點都不容易,但你的軍隊還沒整裝就先跟敵軍宣戰,就先輸了一半。
地雷3:自己核心領域沒做好,卻想插手其他團隊項目
我在美國第二大零售集團 Target 百貨工作的時候,負責平板電腦上面的電商業績,也就是說,我的目標是讓很多的用戶用 iPad 連上 Target 的網站,或是下載 Target 的 App 買東西。
在網站的部分,我發現公司當時的分工是手機平板和電腦版電商業績分開,但是手機平板版網站其實跟電腦版是同一個網站,所以當我開始列出需要修改的地方,絕大部分的修改權其實都在總部的電腦版網站團隊手上。
該團隊已在公司多年,早有自己的做事方式和計畫要做的產品藍圖。我向他們提供修改清單,但因為他們的業績是「在電腦上買東西」,因此對於修改 iPad 上的網站體驗,愛理不理,加上工程師在印度,要請明尼蘇達團隊去要求印度工程師做事,沒效率也沒成就感。
於是我決定改變策略,只專注在自己可以掌控的 iPad App 上,專心重建 App ,請矽谷同辦公室的工程師快速建立、修改功能,果然在 6 個月後上線 App ,即使手機平板網站體驗依舊很差,但 App 就創下一天 100萬美元的業績,遠高於目標。
拆解地雷:規畫核心、重要的事,盡量不踩線
了解其他組的權利義務後,萬一發現自己團隊的權限不清,記得一定要跟老闆問清楚,畢竟以後再提出來,就覺得好像居心叵測,只有新人時可以靠「裝不懂」刻意釐清。
能做的事情肯定很多,就先從大家覺得一定是你該負責且重要的事做起,如果真的發現得跨到線外才能發揮影響力,就趁新手上路大家還沒討厭你時,快問清楚。
地雷4:想一步登天改變
我前公司當時還在數位轉型的早期,不要說什麼區塊鏈、5G、Web3.0、人工智慧等新科技,公司裡連基本的數據分析軟體都沒有,而且 App 也還沒做好,網站的造訪人次有多少都不知道。公司大刀闊斧準備數位轉型,從亞馬遜挖角了高階主管。
主管的背景是創新科技,對做什麼數位折價券等小功能都沒興趣,滿口都是無人車等超先進的計畫,他請來的人也都是創新科技的專家,每個人都為閃亮的先進科技雀躍,但一提到數位轉型必備的基本功,像是把店面的數據數位化等,都意興闌珊。
相反的,原本的科技團隊都是年約 50 歲的資深員工,在公司工作 2、30 年,對數位概念薄弱。主管看不起他們,也懶得溝通,找來顧問公司麥肯錫做了一堆報告,試圖用華麗的分析說服他們,但偏偏原本的科技團隊對業務了解深入,過去系統是他們白手建起,他們不配合,數位轉型就沒望。
公司裡很快就變成了「老人派」和「新人派」的鬥爭,2、3年後,主管被迫離開,旗下數百人被裁,老人派獲勝,公司數位轉型幾乎回到原點。
我覺得,主管的方向是對的,但錯在想要一步登天,不願意從基本功做起。改變要成功,要從很多小地方做起,快速改變小地方,迭代多次後就成了大改變。
拆解地雷:規畫「快速小贏」
在籌畫重要業務的同時,得先找點簡單、能立刻顯見小成就的事來做,這樣大家對你的那項重要大事才會有耐心。
地雷5:讓同事覺得「你來沒幫上忙,反倒讓我更忙!」
Elly 是新來的小編實習生,才大學的她很有想法,不只自己經營粉專,也參加各類社團,第一天開會,她就給了不少經營 Instagram 的想法,接著她聯繫美編,希望可以開始做改變。
雖然 Elly 講的東西似乎有道理,但美編覺得如果要大幅改變,應該先做一些分析,看看競品的現況,要改就想清楚,一起改一改。於是美編反過頭來要求 Elly 把分析整理出來。
2週後 Elly 和美編開會,卻還沒做競品分析,倒是美編已經跟同仁來來回回,花了時間改東西、想計畫。
美編氣得跟主管抱怨:「這實習生給我增加工作量,自己卻不幫忙!」沒錯,Elly 踩了新人的第5個地雷,就是讓同事覺得「你來沒幫上忙,反倒讓我更忙!」
拆解地雷:詢問「哪一件事情我接下來的2週可以幫你做?」
新手上路的時候,通常會讓同事覺得幫不上忙,而且為了訓練你,他們還得花時間。你可以問「有沒有什麼事可以幫忙的」,讓對方覺得你真的幫上忙了。記得問對方「接下來的 2 週我可以做的事情」,這樣他們才不會要你去做一件得花 8 個月的大事!
本文摘錄自:《為自己再勇敢一次:矽谷阿雅的職場不死鳥蛻變心法》,作者:鄭雅慈,先覺出版